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检测题[04-24 22:24: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物理试卷 阅读:9136次
概要: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 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 ,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 (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答: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检测题,http://www.guaimaomi.com【摘要】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下面是www.guaimaomi.com给大家准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检测题”,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检测题 一、机械运动 1.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1)物体在B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 cm。 二、声现象 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 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 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 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 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 ,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2. (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 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 三、物态变化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9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 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 ”、“液态”或 “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 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 热量较多。 2.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放置几天 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 示。某同学由此得出“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 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有控制 相同,因此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3中画出水温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 /min 0 1 2 3 4 5 6 7 /℃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四、光现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 (1) 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 (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 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结果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标签: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物理辅导资料 - 初二物理试卷
上一篇:秋季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
关键词:
|
最新《初二物理试卷》
热门《初二物理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