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04-24 22:24: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物理试卷 阅读:9577次
概要: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 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二、声音的传播知识详解: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3.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4. 研究方法:类比法。相应练习:1、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 (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 ;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2.“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 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 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 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ldqu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http://www.guaimaomi.com【摘要】想要学好物理,就要培养学习兴趣,勤于动脑筋思考,下面是www.guaimaomi.com给大家准备的“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希望大家好好努力。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试题 一、声音的产生 知识详解: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 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4. 研究方法: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相应练习: 1.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 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3.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 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 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 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 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二、声音的传播 知识详解: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 研究方法:类比法。 相应练习: 1、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 手机 (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 ;你 (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 2.“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 爱 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 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 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 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 射”或“折射”)红光. 3.“掩 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 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4.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 三、声速与回声 知识详解: 1. 常温(150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4. 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 5. 声速的计算公式:v= .(声速的单位:m/s) 相应练习: 1.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 km,在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1.1-3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少米/秒? 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原因是 .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知识详解: 1. 概念:声音的高低。 2.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3. 频率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4. 频率的单位:赫兹(Hz) 5.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 6.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7.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相应练习 1.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2.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新课 标第 一网 A.白光 B.激光 C.超声波 D.电磁波 3.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 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4.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6.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二、响度 知识详解: 1. 概念:声音的强弱。 2. 影响响度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及声的分散程度有关。 相应练习: 1.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新-课-标-第-一-网
标签:初二物理试卷,初二物理试卷分析,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物理辅导资料 - 初二物理试卷
关键词:
|
最新《初二物理试卷》
热门《初二物理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