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10-17 23:58:36]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政治教案 阅读:9769次
概要:好玩的心理、不懂得尊重他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加之电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2.学生的需要:①作为独立人格的外在标志,姓名权和肖像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人格权时有必要更好地了解肖像权和姓名权,以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正确认识肖像权和姓名权,知道侵害肖像权、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及后果,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不仅是增强法律意识,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道德素质,正确与人交往、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三.综合设计思路●○课前准备:教师:①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我看姓名权和肖像权”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以便加强教学的针对性。②搜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有关侵犯姓名权和肖像权的案例和素材。③查阅有关肖像权、姓名权等法律知识。学生:反思自己的姓名权和肖像权是否受到过他人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的经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学设计1.游戏导入 展示课题活动内容:展示两组信息——第一组:提供了一位名人的雕塑和一位名人的照片。第二组:提供了“姚明”“赵本山”等几个姓名。(见附录)设问:看到了这些雕塑、照片、姓名,同学们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哪些相关的信息?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第一组信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http://www.guaimaomi.com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①由于姓名授之于父母长辈,往往只被认为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文字符号,很多学生对法律赋予公民姓名的具体权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对这项权利的使用和支配很少,以致有时被侵犯了也未必意识到。②生活中一些家长和学生一味地追求时髦、个性、标新立异甚至另类,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取名问题,给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③个别学生为避免挨家长骂或不重视家长在其成长和教育中的监护作用,经常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冒名顶替,擅自代家长签字的现象。④未成年人维权意识不强,现实生活中以赢利为目的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的行为时有发生。⑤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不懂得尊重他人、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加之电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 2.学生的需要:①作为独立人格的外在标志,姓名权和肖像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人格权时有必要更好地了解肖像权和姓名权,以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正确认识肖像权和姓名权,知道侵害肖像权、姓名权的表现形式及后果,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不仅是增强法律意识,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需要,也是增强自身道德素质,正确与人交往、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①对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我看姓名权和肖像权”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以便加强教学的针对性。②搜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有关侵犯姓名权和肖像权的案例和素材。③查阅有关肖像权、姓名权等法律知识。 学生:反思自己的姓名权和肖像权是否受到过他人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姓名权和肖像权的经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 展示课题 活动内容:展示两组信息——第一组:提供了一位名人的雕塑和一位名人的照片。 第二组:提供了“姚明”“赵本山”等几个姓名。(见附录)设问:看到了这些雕塑、照片、姓名,同学们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哪些相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第一组信息,由雕塑和照片联想人物,使学生懂得了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之一;通过第二组信息,由姓名联想人物,使学生懂得了姓名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从而进入本课的课题。 教师行为:展示信息,提出问题,给以提示,加以引导。小结:肖像(以容貌来区别)和姓名(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权和姓名权也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 2.创设情景一:巧引妙导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胖儿子,夫妇俩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姓名发了愁,思来想去,朴实的夫妇终于给儿子取名“寿生”,祝他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提出问题:①你的姓名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吗?②你除了使用过这个姓名之外,有没有使用过其他名字?③什么是姓名? 设计意图:通过与自身实际密切相关联的几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懂得姓名和个人人格的关系。 教师行为: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和实际情况回答,体会姓名的含义及作用。 3.创设情景二:激思辩疑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寿生渐渐的长大,转眼来到了省城读中学,为了能培养他成材,父母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寿生也很懂事,在校非常关心集体,热心助人,成绩优异,在一次省奥数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可最近他却不想去上学,并且向父亲提出改名换姓。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嘲笑他,叫“禽兽生”,但是遭到父亲的拒绝,说他忘恩负义。提出问题:①你认为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姓名吗?他爸爸有权阻止吗?说说理由。②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姓名(附录二:我的姓名我做主),这样的姓名合法吗?合适吗?假如你是户籍主管人,你会让他们上户口吗?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同时学会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取姓名的现象。 教师行为: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姓名权。补充相关的法律知识,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4.创设情景三: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在寿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改名为秦哲凯。16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大四时,他申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可他的同学马雷得知秦已被该大学录取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秦的邀请信,同时以秦哲凯为名拒绝接受邀请,并推荐了他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①马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法律依据)?②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③假如你是秦哲凯,你将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组织讨论,引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和应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5.创设情景四:才艺展示 活动内容:呈现材料——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两个月后,秦哲凯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秦哲凯立即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提出问题:①你拍过照片吗?你还通过哪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容笑貌?(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肖像,包括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②该公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法律依据)③如果将你的照片制成公益广告用来宣传希望工程,这种行为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标签:初二政治教案,初二政治教案模板,初中政治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政治辅导资料 - 初二政治教案
上一篇:《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二政治教案》
热门《初二政治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