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基础知识人教新课标版[10-17 23:58:36]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政治知识点 阅读:9434次
概要: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3)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5——P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称“国法”;(P5)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法律,国家认可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P6)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P7)二、法律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性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我国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区别(具体见P8)(1)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于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多数是不成文的。法律常表现为规范性文件。(2)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教育及人们的觉悟使人们遵守,而法律也靠公民自觉,但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某些行为。小结:在我国违法行为一般都是违反道德行为,但违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联系:都是人们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三、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1)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八年级政治上册基础知识人教新课标版,http://www.guaimaomi.com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www.guaimaomi.com编辑了八年级政治上册基础知识人教新课标版,欢迎参考!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P3)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P3) 二、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P3) (1)是青少年知法守法的需要 (2)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 (3)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一、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5——P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称“国法”;(P5)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法律,国家认可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P6) 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P7) 二、法律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性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 我国法律是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区别(具体见P8) (1)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于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多数是不成文的。法律常表现为规范性文件。(2)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教育及人们的觉悟使人们遵守,而法律也靠公民自觉,但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道德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某些行为。 小结:在我国违法行为一般都是违反道德行为,但违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2、联系:都是人们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三、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1)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P8——P9) (2)法治和德治的关系(P9) (3)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青少年主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又要提高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一个好公民。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一、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P16)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P17) 2、公共场所秩序的含义和法律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重要性(P17) 3、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含义和具体的规定(P18) 二、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1、公共安全的含义: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P19) 2、具体行为包括:(P20——P21) ①违反枪支、弹药、刀具、危险品管理规定的行为; ②违反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管理规定的行为; ③违反水陆运输安全规定的行为; ④违反民用设施、施工设施安全规定的行为。 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P22) 2、具体行为包括:(P20——P24) ①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和公共场所的雕塑; ②破坏公用设施; ③吸食、贩卖毒品; ④窝藏、转移、销毁、购买赃物 3、怎样维护社会管理秩序?(P24) www.guaimaomi.com
第三课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法律规定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28)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1)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29) (2)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具体见P29)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P29)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P29) 3、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内容和作用。(P30) 4、保障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P30——P33) (1)三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市场经济关系,规范经济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2)其他法律: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等150多部法律。 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1、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 (1)平等:经济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平等、企业身份的平等;(P33) (2)公平:经济活动中要买卖公平、竞争公平,任何企业都不能有特权;(P34) (3)诚实信用:经济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P34) 2、意义:法律规则是经济活动的保障,在经济活动中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障经济安全。(P35) 3、、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P35) (1)经济活动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 (2)生产者必须依法登记,依法经营,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进行生产,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商标;不得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限期使用的产品应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不得实施欺诈行为。 (3)销售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和纽带。销售者必须遵守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搞欺骗性销售。不得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劣质产品,不得销售失效、过期或对人体有害的产品。
标签:初二政治知识点,初二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政治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政治辅导资料 - 初二政治知识点
关键词:
|
最新《初二政治知识点》
热门《初二政治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