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地理上册期末模拟题[05-23 10:36:5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二地理试题 阅读:9297次
概要:了清洁生产过程;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完成27~28题。27.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8.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读图2—3—4并回答29~32题。29.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30.开垦P平原 2017年高二地理上册期末模拟题,http://www.guaimaomi.com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25—26题。 2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6.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图5)。完成27~28题。 27.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叙述不合适的是 ( )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8.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读图2—3—4并回答29~32题。 29.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30.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31.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2.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 3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上图的圆内部分为2009年我国部分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2)指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征。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西三角经济圈” 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这些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34.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标签:高二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地理辅导 - 高二地理试题
关键词:
|
最新《高二地理试题》
热门《高二地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