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10-17 23:54: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9635次
概要: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3)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语)2.三大战役:(1)背景:经过一年的战略反攻,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P80示意图)。(3)意义: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1.战争胜利:(1)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2)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意义: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史论共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 高二历史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http://www.guaimaomi.com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考试说明】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背景: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事件: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3)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语) 2.三大战役: (1)背景:经过一年的战略反攻,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P80示意图)。 (3)意义: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战争胜利: (1)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2)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意义: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史论共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本课问题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解放战争的问题 (1)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战略反攻,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的背景?主要事件? (2)三大战役(战略决战)的时间?背景?哪三大战役?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有何历史意义(分三个方面)? 四、基础测评(根据考试说明选择完成) www.guaimaomi.com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4.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首先大举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5.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指 A.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6.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7.三大战役的胜利,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长江以北全部解放 D.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 8.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你认为研究课题是 A.国共对峙时期中共农村根据地的蓬勃发展 B.抗日战争后期人民战略反攻形势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总决战
标签: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模板,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历史辅导 - 高二历史教案
关键词:
|
最新《高二历史教案》
热门《高二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