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西城高考二模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5-23 10:35:5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9851次
概要: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1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取材于《庄子•至乐》)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 ,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⑤ 苏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陆游《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①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溪云初起日沉 2017北京西城高考二模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www.guaimaomi.com8. 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www.guaimaomi.com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1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 ,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苏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陆游《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② 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4.“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言外之意,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甲】。”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乙】”。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丙】”。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 【丁】”。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语文复习资料,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关键词:
|
最新《高三语文试题》
热门《高三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