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寒假作业:唯物论[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 阅读:9744次
概要:”。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回答28~30题。30.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3.意识(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8)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B)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8)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C)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9)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ldquo 政治寒假作业:唯物论,http://www.guaimaomi.com(6)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12分)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62.意识 (06文综天津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回答28~30题。 30.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3.意识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8)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8)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C) 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9)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A)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30)图7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漫画内三句话(“生病了想起健身”,“出事故了想起安全教育”,“入狱了想起拒贿”——录入者注)中的“想”字,体现的是:(D)A.认识的计划性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1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El,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38.(32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 1978年 2005年 2006年 城乡居民储蓄(亿元) 210.6 141051 161587 股票市值(亿元) 0 32430 (其中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89404 (其中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城镇 6.7 26.1 (数据暂缺) 农村 8.1 29.7 (数据暂缺)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23年,先后召开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集体尤其是私人财产都显著增长,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物权法》的制定是这一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指导作用,《物权法》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合法财产,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高三政治寒假作业,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答案,高三政治复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政治复习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
上一篇:高三政治寒假作业:联系和发展
关键词:
|
最新《高三政治寒假作业》
热门《高三政治寒假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