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言艺术[10-18 00:06:57]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9351次
概要:补天处,石破天惊逗⑶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注解】[1]丝桐:即指箜篌。“张”,弦乐器紧起弦子来准备弹奏叫“张”。“高秋”,就是暮秋,指阴历九月。[2]江娥:一作湘娥。“中国”,国的中央。和下文的“十二门”、“动紫皇”等语相贯。[3]“逗”:引。训练题:1.清人方扶南推许本诗为“摹写声音至文”,请谈谈你的理解。2.有人把“老鱼跳波瘦蛟舞”句改为“新鱼跳波蛟龙舞”,你认为怎样?为什么?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落 花 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解】:《落花》诗作于因娶王茂元之女构怨于权贵令狐淘之后,诗人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训练题:1.“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这两句诗不过是写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只是其中写有一字,才生出妙意。你以为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加以分析。2.其实,花落早已有之,只是客去方觉;花落非不忍扫,而是彼此伤怀、各有所寄。请结合诗意 古诗词语言艺术,http://www.guaimaomi.com精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训练题: 1.前人在评价上面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以为如何?请简要分析。 2.谈谈诗中“望”字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⑴,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⑶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解】[1]丝桐:即指箜篌。“张”,弦乐器紧起弦子来准备弹奏叫“张”。“高秋”,就是暮秋,指阴历九月。[2]江娥:一作湘娥。“中国”,国的中央。和下文的“十二门”、“动紫皇”等语相贯。[3]“逗”:引。 训练题: 1.清人方扶南推许本诗为“摹写声音至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有人把“老鱼跳波瘦蛟舞”句改为“新鱼跳波蛟龙舞”,你认为怎样?为什么?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落花》诗作于因娶王茂元之女构怨于权贵令狐淘之后,诗人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 训练题: 1.“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这两句诗不过是写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只是其中写有一字,才生出妙意。你以为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加以分析。 2.其实,花落早已有之,只是客去方觉;花落非不忍扫,而是彼此伤怀、各有所寄。请结合诗意,谈谈这首诗在语言方面呈现出的风格特征。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训练题: 词中“寒声碎”三字,写出落叶飘坠的细碎声。“寒”字极妙,请分析其好处。 五.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道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训练题: 首词在语言艺术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陈氏秋容轩 高启 西郊莽迢递,川树凝烟景。雨过落红蕖,斜阳半江冷。 蝉鸣山欲暗,雁去天逾永。孤客对萧条,应知镜中影。 训练题: 1.第五、六句炼字精妙的分别是什么词?为什么? 2.最后一联中,“对”字可否改成“在”字?两者有何区别?请加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训练题: 片中哪个字应是本词词眼?请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八、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咏柳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训练题: 有人以为这首词写出了黛玉自身之苦。她父母双亡,只能寄人篱下,内心之感之伤旁人无可企及。你认为黛玉的这首词中哪个词体现了这种情感?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以客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2.“望”字是点题之笔。它紧扣“九日登高”的题目,表现重阳节登高望远而遥有所寄;又引出下文看鸿雁南飞而生出怨苦愁情,表达思乡主题。二、1.⑴正面摹写,形象具体。如以玉碎、凤凰叫写乐声婉转清脆,以带露芙蓉和盛开的兰花状乐声美妙之貌,把抽象的声音具象化。⑵虚实结合,想象瑰丽。诗中着力渲染李凭箜篌的感人效果,由人间及天上,借助冷光消融和女娲、神妪、吴质等传说中人物听乐后的陶醉情态,把虚幻的乐声写得真切生动,富含情韵。2.不好。原诗“老”和“瘦”字表现鱼蛟瘦弱乏力之状,但乐声响起时亦能跳波舞蹈,可见李凭箜篌强大感人的艺术力量。而改后的诗句缺少这种艺术效果。3.这首诗语言瑰奇清丽,明快流畅。诗歌借助多重奇伟的意象表达丰富的内涵。吴丝蜀桐给人奇美的想象,江娥、素女让人感到哀怨惆怅,玉碎、凤凰叫则让人如闻乐声,尤其是老鱼和瘦蛟的形象,充满奇幻色彩。这些意象绾结自然,毫无生涩、板滞之感,体现出诗人瑰奇清丽、明快流畅的语言风貌。三、1.“乱”字。落花之飞早已有之,诗人只是因客之离去才见出花之乱,同时以花乱指代自己内心产生的烦乱之情。2.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才袭上心头。诗人因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四、“寒”字使用了语意双关的修辞,既写出秋夜寒冷的节令特点,也表达了词人因夜凉而觉心冷的情绪,表意婉转,别有情韵。五、首先是语言质朴无华,平实晓畅,作者未使用华美的词句来渲染别离之苦;其次是词中多用对偶句,增添了句子的生动性,尤其是在语言中的色彩对比鲜明,真实地抒发了内心不忍别离的痛苦。六、1.炼字最精妙的分别是“暗”与“永”。“暗”本指山里日光阴暗,但诗人用蝉鸣加以烘托,给人的感觉是蝉鸣声将山叫暗的;大雁向远方飞去,渐飞渐远,但诗人却不用远,而用“永”,更能体现天际的无边。2.不可。“对”字体现诗人作客他乡,因见萧条秋景而感到凄苦、清冷,引发内心憔悴、沧桑、疲惫和忧愁的苦痛;“在”字更多地强调所处的客观之地,未能很好地沟通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之物的关联。七、“凉”字是本词词眼。词人有感于西风悲凉、落叶萧萧,不由得勾起无限往事,内心顿觉凄凉。“凉”字,既是客观景物的特征,也是词人真实情感的表现。八、“漂泊”一词。她明里是说柳絮团团簇簇、逐队成毬,是暗伤自己命薄如此,空有缱绻之意,却也终究要“粉堕”、“香残”,无人肯管。这种自伤身世之感,是借助柳絮漂泊的外部意象来传达的,因而,“漂泊”联结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客观景物,是体现全词主旨的关键处。 相关推荐:
标签:文言文赏析,文言文阅读大全,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文言文赏析
上一篇:“鼻”字的由来
关键词:
|
最新《文言文赏析》
热门《文言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