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闯关卷[10-18 00:21:40]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9451次
概要:agrave;o)猝(zhú)遇敌不动()2.下列句中与“宣于夏门亭侯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帝令小黄门持之B.闻者皆惮之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哭之而育其孤3.下面文句翻译有误的是()(2分)A.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译:征召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为右司郎中。B.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译: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C.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译:岳飞侍奉母亲最讲孝道,家里没有侍女。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译:士兵中有夺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饮料草的,就让他站着斩首来示众。4.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2分)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其狗不知,迎而吠之。D.子: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5.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2分)A.范晔,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所撰《后汉书》是一部记传体东汉史。B.《列子》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非常丰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C.“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D.《古诗十九首》,东汉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萧统收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闯关卷,http://www.guaimaomi.com以下是www.guaimaomi.com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闯关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综合闯关卷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在括号里改正各组中错误的注音。(6分) ⑴陈留圉(yǔ)人也因匿(ruò)主人家() ⑵欲箠(cuí)杀之有大麦数斛(hú)() ⑶杀而鬻(yù)之徙(tú)知端州() ⑷端土产砚(yàn)死不得葬大茔(tǔ)中() ⑸若躇步跐(cí)蹈贵戚宦官为之敛(jiǎn)手() ⑹有颁犒(kào)猝(zhú)遇敌不动() 2.下列句中与“宣于夏门亭侯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帝令小黄门持之B.闻者皆惮之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哭之而育其孤 3.下面文句翻译有误的是()(2分) A.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译:征召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B.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译: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的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C.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译:岳飞侍奉母亲最讲孝道,家里没有侍女。 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译:士兵中有夺取老百姓一把麻束捆饮料草的,就让他站着斩首来示众。 4.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是()(2分) A.知: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尝:张俊尝问用兵之术……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C.之: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D.子:子无扑矣。 子亦犹是也。 5.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2分) A.范晔,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所撰《后汉书》是一部记传体东汉史。 B.《列子》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非常丰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圣”。 D.《古诗十九首》,东汉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萧统收入《文选》。 6.原句填写。(5分) ⑴,。纤纤擢素后,札札弄机杼。 ⑵《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是 。 ⑶《春望》一诗的末句是 。 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 ⑸写出《西江月》的下阕: 。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25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这是一首 诗。(1分) 8.解释下列字词。(4分) 尽: 大荒: 仍: 海楼: 9.说说下列两句诗的含义。(3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的前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不妥的一句是()(2分) A.⑶⑷句写了山和水。 B.⑸⑹句中,一“月”一“云”,一“天镜”一“海楼”,写在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欣赏到的江面上的独特奇观。 C.这首诗想象瑰丽,意境幽远。 D.题目中的“送别”意思是指荆门送自己离别蜀中之地。 12.诗的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佳作,请你写出他另外的诗一首(含题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6分)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6.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2分)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2分)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2分) 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描写,第三段是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描写。 20.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大全,初中学习方法,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闯关卷
关键词:
|
最新《初一语文试卷》
热门《初一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