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马说》练习题[10-18 00:16: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9563次
概要: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马说》练习题,http://www.guaimaomi.com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连线中考: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③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④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7.《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三、《马 说》答题: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屋舍俨然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 (节选自韩愈《马说》) 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1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1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2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3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 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1)传记(自传) 陶渊明 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桃花源记》 (2)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2、shì zhé lìn hè yàn dān piáo lǚ qián lóu jí zī chóu shāng yú 3、处所 到,往 就 亲戚朋友 同类,辈 详细地知道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4)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5、(1)B (2)C (3) A 6、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7、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8、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也说明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口技同步练习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试卷》
热门《初二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