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综合期中考试卷历史部分[10-18 00:15:41]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历史教案 阅读:9344次
概要: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右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7.“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18. 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A.新疆行省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1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0. 下列事件中与《马关条约》无关的是A.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C.增设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1. 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 八年级上册综合期中考试卷历史部分,http://www.guaimaomi.com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 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15.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 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右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 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 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7.“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18. 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在新疆设立了 A.新疆行省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1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0. 下列事件中与《马关条约》无关的是 A.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C.增设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 右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下列内容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张三的父亲在重庆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中做工 B.王五的叔叔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座住宅 C.李四的哥哥因参加义和团而被杀 D.赵六在上海买到英国的棉布 23. 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张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光盘,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24.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25.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的阻扰与破坏 B.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C.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D.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7. 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创办了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8. 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为了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 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B C D 3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指它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31. 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 报道宣统帝已经下诏退位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3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33.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C.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3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3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 配不正确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康有为──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谭嗣同──新文化运动 36.右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 正确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标签:初二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历史辅导资料 - 初二历史教案
上一篇: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学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二历史教案》
热门《初二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