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题[05-23 10:36:5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9809次
概要: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7)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句: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的题,,其中有记忆性背诵,理解性背诵;含古文背诵,现代诗背诵;还有开放性背诵默写。需做好三点:1.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34首古诗词;2.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中的名句;3.记忆忆要求背诵的现代诗。【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会当凌绝顶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内容为表现友情的诗句即可)第二部分 阅 读(一)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 ”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答案】破 深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能力。【答案】夸张◆文言文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检测试题,http://www.guaimaomi.com【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作家与作品的了解和名著阅读的情况。A项中“短篇小说集”应改为“散文集”,B项中《饮酒》应排在首位,D项中“好事情”应改为“星期五”。 5.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 ,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6)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 (7)写出一个有关“友情”的古诗句: ,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的题,,其中有记忆性背诵,理解性背诵;含古文背诵,现代诗背诵;还有开放性背诵默写。需做好三点:1.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34首古诗词;2.理解并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中的名句;3.记忆忆要求背诵的现代诗。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会当凌绝顶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6)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内容为表现友情的诗句即可) 第二部分 阅 读 (一)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 ”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凄凉,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 【答案】破 深 2.本诗颈联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家的感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鉴赏古诗的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理解能力。 【答案】夸张 ◆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二)记叙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记叙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关键词:
|
最新《初三语文试卷》
热门《初三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