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05-23 10:36:5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一地理试题 阅读:9518次
概要:.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读图,回答3~4题。3. 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A.S—向斜—山谷M—背斜—山地V—断层—山谷B.S—背斜—山谷M—向斜—山地V—断层—山谷C.S—向斜—山谷M—断层—山谷V—背斜—山地D.S—断层—山谷M—向斜—山地V—背斜—山地4. 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读图,完成5-6题。5. 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6.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7. 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8-9题。8. 2017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www.guaimaomi.com【摘要】大家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大量练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1~2题。 1. 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2. 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字母与其所对应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A.S—向斜—山谷 M—背斜—山地 V—断层—山谷 B.S—背斜—山谷 M—向斜—山地 V—断层—山谷 C.S—向斜—山谷 M—断层—山谷 V—背斜—山地 D.S—断层—山谷 M—向斜—山地 V—背斜—山地 4. 图中所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 B.高原 C.丘陵 D.平原 读图,完成5-6题。 5. 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 6.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 7. 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a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b图是将来自然带的可能分布状况,据有关知识回答8-9题。 8. 据a图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大陆 9. 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10-12题 10.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12.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www.guaimaomi.com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13-14题。 13. 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人口合理容量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14. 本区北部人口合理容量小的原 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对外开放程度低 ⑤人口受教育水平高,消费水平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5-16题。 15.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6.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7-18题。 17. 关于城市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界线明确 B.“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不论城市大小,城市的功能都相同 C.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小城市服务的范围较小 D.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18. 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 A.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多接近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B.工业用地多分布在城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标签: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地理辅导资料 - 高一地理试题
关键词:
|
最新《高一地理试题》
热门《高一地理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