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寒假作业选择题[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阅读:9412次
概要: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6.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7.《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8.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ldquo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选择题,http://www.guaimaomi.com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三历史寒假作业选择题,祝大家阅读愉快。 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共和制 C.宗法制 D.封建制 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6.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 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 7.《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 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8.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9.右图是某次侵华战争时留下的照片,下列事件与该次战争有关的是 A.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特权 B.列强取得在华投资设厂权力 C.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1.儿歌《两只老虎》起源于法国民谣,其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便是其中一个版本,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2.最新一年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13.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14.《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 ①两极格局下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②美苏结束了“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 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最新一年年6月,“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下列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能力的最早事件是
标签:高三历史寒假作业,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答案,高三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历史复习 -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上一篇:高三历史寒假作业非选择题
关键词:
|
最新《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热门《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