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案[10-18 00:06:57]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9456次
概要:内容:事件领导全评;肯定毛的地 位;根本否定"文革"。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走自己的道路 (让别人去说吧)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方针:(1)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十二大 (198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1.内容:(记忆口诀)什么道路哪种专政,谁来领导用啥思想2.背景:当时出现了反党反社的错误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外国月亮比中国圆)3.目的: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正 确方向4.意义: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1.十三大 (1987年)(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三步走战略:一番温饱;两番小康;中等发达比较富裕。2.十四大 (1992年)(1)形成三代集体:江泽民为核心 。(2)经体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高度评价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www.guaimaomi.com 1.十五大 (1997年)(1)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党代会。(2)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 高三历史教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案,http://www.guaimaomi.com人和:路线思想形成;形成二代集体。 (三)拨乱反正 1.含义: 拨乱反正是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为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改变当时国内混乱局面,使国内局势趋于 稳定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 理解:改变混乱局面,纠正冤假错案,实质是纠正"左"倾。 2.主要工作: (1)平反"文革"中的冤案;(如刘少奇等) (2)纠正"文革"前的错案;(如被错划的"右派") (3)调整落实政策。(如知识分子、民 族、宗教) 3.成果: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一届六中) 决议内容:事件领导全评;肯定毛的地 位;根本否定"文革"。 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走自己的道路 (让别人去说吧)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方针: (1)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十二大 (1982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 1.内容:(记忆口诀)什么道路哪种专政,谁来领导用啥思想 2.背景:当时出现了反党反社的错误思想(资产阶级自由化;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3.目的:为了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正 确方向 4.意义: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1.十三大 (1987年)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三步走战略:一番温饱;两番小康;中等发达比较富裕。 2.十四大 (1992年) (1)形成三代集体:江泽民为核心 。 (2)经体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高度评价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www.guaimaomi.com
1.十五大 (1997年) (1)20世纪最后一次全国党代会。 (2)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 2.十六大 (2002年) (1)"三个代表":生产力、群众利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世纪中期基本现代。 3.十七大 (2007年) 科学发展观 归纳: 1.党的四代领导核心:遵义会议毛泽东;十一届三中邓小平;十四大江泽民;十六大胡锦涛。 2.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指导思想:七大 --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江泽民"三个代表";十七大--科学发展观。 三."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人大常委《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 和平方式统一;实现三通一探;停止金门炮击。 (2)叶剑英《回归、和平统一》 的谈话(1981年9月) 两党对等谈判;三次国共合作;对 台基本政策(可留军队;不涉地方;可进中央)。 2."一国两制"构想提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 (1)含义(内涵):"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确认: ①1982年宪法规定设立"特别行政 区"; ②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 1.港澳问题的形成: (1)香港问题:1842《南京条约》;1860《北京条约》;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澳门问题:1553强行租占;1887年《中葡条约》。 2.中英、中葡两个联合声明的意义: (1)用方针:它们是"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2)树榜样:为和平解决历史问 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范例。 3.港、澳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回归:没有失去主权,恢复行政管理权)
标签: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模板,高三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历史复习 - 高三历史教案
关键词:
|
最新《高三历史教案》
热门《高三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