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轻信他人怎么办[10-18 00:00: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心理行为语言 阅读:9382次
概要:,他顺势挤进屋里,并“嘭”地一声把门反锁上……小莉还没反应过来,老头已将一只手紧紧地捂住了她的嘴,并狠狠地把她按在沙发上,反绑住了她的双手,用毛巾堵住了她的嘴。随后在小莉的家中乱翻了一通,将家中的钱和贵重物品带走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经公安机关讯问,歹徒供认他早就来踩过点,他发现天真幼稚的小莉经常一个人在家,就编造了喝水的理由,轻易骗取了小莉的信任。多数孩子容易轻信,因为在他短短的人生经历中,生活还没有教会他什么叫作欺骗。孩子们对于所谓坏人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影视、游戏、故事里,而这些虚拟环境中的坏人往往又是有些“脸谱”化的。童话故事里,大灰狼当然是“坏人”;动画故事里,“一只耳”(黑猫警长中的坏老鼠)当然是“坏人”;儿童影视作品中“哮天犬”“老巫婆”当然是“坏人”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坏人的理解也有些虚拟化、脸谱化。他们绝不会把一个文质彬彬的哥哥、甜言蜜语的阿姨、面目慈祥的老爷爷与坏人联系起来,这是造成孩子轻信他人的心理因素。而作为家长,则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中越久越好,面对现实越晚越好,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尊老爱幼多,防范意识少,乐于助人多,保护自己少。于是,11岁的小莉轻易给歹徒打开了房门,14岁的小夏与网友见面从此失踪,12岁的小欣对网友“知无不 孩子容易轻信他人怎么办,http://www.guaimaomi.com孩子容易轻信他人怎么办 寒假的一天下午,11岁的小莉独自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想起爸爸妈妈临走时的谆谆告诫,小莉本想不予理睬,但是敲门声一直不断,好奇心驱使着小莉透过防盗门的猫眼向外望去,原来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站在门口。小莉顿时放下心来,隔着门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自称是邻居家住在乡下的父亲,刚刚从乡下来看孙子,可是儿子家没人,赶了大半天的路又渴又饿,很难受,希望小莉给他倒口水喝。听了老人的话,小莉充满了同情,就赶紧到厨房倒了杯水,打开了防盗门……可是没想到,防盗门刚一打开,刚刚还慈眉善目的老人便露出了一脸凶相,他顺势挤进屋里,并“嘭”地一声把门反锁上……小莉还没反应过来,老头已将一只手紧紧地捂住了她的嘴,并狠狠地把她按在沙发上,反绑住了她的双手,用毛巾堵住了她的嘴。随后在小莉的家中乱翻了一通,将家中的钱和贵重物品带走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经公安机关讯问,歹徒供认他早就来踩过点,他发现天真幼稚的小莉经常一个人在家,就编造了喝水的理由,轻易骗取了小莉的信任。 多数孩子容易轻信,因为在他短短的人生经历中,生活还没有教会他什么叫作欺骗。孩子们对于所谓坏人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影视、游戏、故事里,而这些虚拟环境中的坏人往往又是有些“脸谱”化的。童话故事里,大灰狼当然是“坏人”;动画故事里,“一只耳”(黑猫警长中的坏老鼠)当然是“坏人”;儿童影视作品中“哮天犬”“老巫婆”当然是“坏人”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坏人的理解也有些虚拟化、脸谱化。他们绝不会把一个文质彬彬的哥哥、甜言蜜语的阿姨、面目慈祥的老爷爷与坏人联系起来,这是造成孩子轻信他人的心理因素。而作为家长,则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生活在童话世界中越久越好,面对现实越晚越好,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尊老爱幼多,防范意识少,乐于助人多,保护自己少。于是,11岁的小莉轻易给歹徒打开了房门,14岁的小夏与网友见面从此失踪,12岁的小欣对网友“知无不言”造成家庭被盗,10岁的小逸跟校门口一个自称是妈妈同事的阿姨走了至今未归……家长没有教给孩子的,生活会教给孩子,只不过学费太昂贵了。 避免孩子轻信他人,家庭和孩子造成恶果,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方式: 方法1:提高防范意识 孩子没有防范意识,主要是因为他不认为有什么人和事情需要他防范。家长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自然地让孩子明白这世界上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不好的人会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我们要远离这些人和这些事。如果遇上了,我们则要运用智慧勇敢地保护自己。在讲这些的时候,家长可以举一些书本中的、报纸上的、生活中的例子给孩子分析,耐心地指出孩子不同的做法会产生怎样的不同的后果。最低限度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人和事不能轻信,要综合很多因素做出判断,如果自己不能判断清楚,则要想办法与父母、亲人、老师、警察等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自己做出判断或者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 家长在教育孩子对陌生人要有防范意识时,不可以过于紧张,更不可以吓唬孩子,谨防孩子尤其是比较内向的孩子由轻信他人变成怀疑他人,造成孩子的冷漠、自闭。 方法2:游戏演习法 家长可以对孩子有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情况作一些预设,先与孩子讨论可能会有的情况并作出应对,如孩子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这时该怎么办?告诉孩子首先要检查防盗门是否锁好,确定锁好后,绝不能贸然开门,无论陌生人采用任何借口,你都不要开门,这是原则问题,一定要记牢。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①通过猫眼孔,认真观察陌生人的面貌特征、衣着打扮等,寻找细微的破绽,发现异常,立即打电话向父母求助或报警。 ②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独自在家,要制造有家长在家的假象。可以开动脑筋,说:“爸爸,你怎么在卫生间那么久,这里有人找你”等等,把陌生人吓跑。也可以把音响或电视等设备打开,使来人误以为家里有大人,从而不敢妄动。 ③如果来人纠缠不清,可打电话请求楼下保安或邻居的帮助,也可以大声警告他要打电话报警,把陌生人吓跑。 ④如果陌生人称自己是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来查表或是来收取各种费用的,要打电话核实,在没有把问题搞清楚之前,一定不要开门。 ⑤如果是晚上独自在家,开灯后一定要拉上窗帘,不要让别人从窗外看到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对于这些情况、措施,单纯反复地讲,不如和孩子以玩游戏的形式演习一下,孩子在屋里,父母扮演陌生人想办法进屋,在游戏的过程中,把种种情况都彩排一遍,孩子既容易接受、能够记牢又不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可谓一举数得。 又如对于爱上网聊天的孩子,如果网友或笔友要求与你见面该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对经常上网的孩子有所限制,切忌网聊成瘾。其次,建议孩子网聊的对象最好是熟悉的朋友、同学,而且,即便是对同学,家里的有些情况也不能透露,要有所保留,谨记聊天是有范围的。第三,如果孩子已经迷恋网聊了,还很容易就轻信他人了,家长就又需要实战演习了,家长可以自己也可以请亲友在网上与孩子聊天,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让孩子知道:在网上号称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的人很可能是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这样的聊天有何意义?有何可信度?最后,如果孩子非常想和某陌生网友见一面,则要要求孩子一定先告诉家长,选择好合适的时间,自己熟悉的地点(必须有许多人的地方),带2个以上同伴随行。 ◆注意事项: ¤ 进行“有网友要求见面”的演习,家长或亲友在冒充网友与孩子聊天时,切忌假戏真做,在网上套孩子说出太多的不想让父母知道的心里话,这样就使得孩子无法面对真相了。父母一旦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聊天对象是谁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恼羞成怒,非但不能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让孩子不要相信陌生的网友,反而适得其反,孩子不再相信的只是父母而已。
标签:心理行为语言,心理行为语言知识,小学家长专区 - 心理行为语言
上一篇:孩子怕累而不愿干活解决办法
关键词:
|
最新《心理行为语言》
热门《心理行为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