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镇西那儿“偷”来的——上完评讲作文课[12-01 08:25:5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语文教学随笔 阅读:9377次
概要: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评讲课,简直是太需要了。为什么这么说?今天作文课,尝试着从李镇西那儿“偷“来的妙招,还真是大显神通。第一招:榜上有名我准备了一本“榜上有名”的记录本,哪些孩子在这次的作文中写得出众,我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公布这些名字。这个时候,教室里很安静,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我似乎听到了急促的喘气声了。他们太希望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了。今天第一次嘛,当然要以鼓励为主,全班34人,参与写作的28人,有19人报到了名字。当报到平时很少被表扬的孩子时,大家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很欣慰。第二招:佳作欣赏什么是佳作欣赏呢?就是挑选出写得好的小作者,上台来读自己的作文。第一次,我选出的是女生王城静,她的作文一直写得很好。男生是刘羽,因为,刘羽平时语文不是很好,但是,这次作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决定好好鼓励他,男生就选他了。清楚的记得,刘羽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得很。看出来,有些紧张,因为要上讲台来读,他的朗读很差,也有些兴奋,因为,这也是无上的光荣,他想都没有想过的。记得李镇西上课时,读作文的学生在读完之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发问,但是,考虑到小学三年级毕竟不同于初中生,他们还不能准确提问,所以这个紧跟着的环节就舍去了,如果是高年级,可以尝试。比如,你怎么会想到写这个内容的?你的文章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优美的词句的?第三招:片段赏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但是,可以这么说,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里总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今天的作文课上,我就这几个方面找十多个学生读他们作文中的片段:1.开头精 从李镇西那儿“偷”来的——上完评讲作文课,http://www.guaimaomi.com寒假,在网上下载了李镇西的《感受爱心,关注细节》的视频,光看这名字,还以为是关于做好班主任或语文老师的讲座呢。看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关于上作文评讲课的上课实录。 本来只想浏览一下就做别的事,但是,越看越觉得精彩,越看越觉得陶醉。 倒不是说他的语言多么华丽,也谈不上他的设计非常精致。 其实,就像他一直主张的那样,他的这节课,简简单单,朴实的很,(没有用课件),光靠一张嘴皮子,还有黑板,课堂上老师真情演绎,学生投入其中。 原来,评讲作文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回想从前自己的作文课,特别是作文评讲课,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觉得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有时候干脆舍弃。 其实,孩子们需要这样的评讲课,简直是太需要了。 为什么这么说? 今天作文课,尝试着从李镇西那儿“偷“来的妙招,还真是大显神通。 第一招:榜上有名 我准备了一本“榜上有名”的记录本,哪些孩子在这次的作文中写得出众,我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公布这些名字。这个时候,教室里很安静,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我似乎听到了急促的喘气声了。他们太希望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了。 今天第一次嘛,当然要以鼓励为主,全班34人,参与写作的28人,有19人报到了名字。 当报到平时很少被表扬的孩子时,大家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很欣慰。 第二招:佳作欣赏 什么是佳作欣赏呢? 就是挑选出写得好的小作者,上台来读自己的作文。第一次,我选出的是女生王城静,她的作文一直写得很好。男生是刘羽,因为,刘羽平时语文不是很好,但是,这次作文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决定好好鼓励他,男生就选他了。 清楚的记得,刘羽在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得很。看出来,有些紧张,因为要上讲台来读,他的朗读很差,也有些兴奋,因为,这也是无上的光荣,他想都没有想过的。 记得李镇西上课时,读作文的学生在读完之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发问,但是,考虑到小学三年级毕竟不同于初中生,他们还不能准确提问,所以这个紧跟着的环节就舍去了,如果是高年级,可以尝试。比如,你怎么会想到写这个内容的?你的文章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优美的词句的? 第三招:片段赏析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但是,可以这么说,大多数孩子的作文里总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比如,今天的作文课上,我就这几个方面找十多个学生读他们作文中的片段: 1.开头精彩。 2.中间过程具体。 3.结尾精彩。 4.好词好句多。 5.过渡自然。 6.心理活动描写精彩。 7.有创意。 这是针对这次批改作文草稿时做的归纳,当然,每一次的片段赏析会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而改动。 当用完一节课评讲完这些后,我知道,该留给孩子一展身手的时候了,于是,要求他们在自己的作文草稿本上认真修改,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我想,在听到这么多好作文,好片段后,他们多少会有启发的,修改自然也就不难了。 我告诉他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在看到大家誊写作文的作文后,我会继续记录“榜上有名”。 公布这个消息后,大大跃跃欲试,都想在下次的作文课上——榜上有名。 当孩子不再害怕写作文的时候,我想,我的成功开始了一半。 谢谢李镇西老师! 多亏了“偷”来的几招,让我在作文课上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却又实实在在。孩子们乐在其中,又收获在其中。
标签: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大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 - 语文教学随笔
上一篇:语文课堂,师生携手行走于美丽之间
关键词:
|
最新《语文教学随笔》
热门《语文教学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