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鸟的天堂”加或不加引号的思考[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咬文嚼字 阅读:9396次
概要:作了如下解释:“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试图以这个解释为例来理解前面三处“鸟的天堂”加引号或不加引号的道理,但又举棋不定,说不出所以然来。尤其是对上述第2句中的“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教师们更是困惑不解:“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难道还称得上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吗?因此,有不少教师认为这里的“鸟的天堂”要加引号。对这些问题,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广东省新会市南郊天马村有一条天马河,河上有座小岛,岛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飞鸟栖息其上,因此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本文是作者的记游之作,记述了他两次经过那儿的不同印象与感受。第一天傍晚,作者与当地的几位朋友划船游天马河,来到大榕树下。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很显然,第一处“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明是引用当地人说的话。作者第一次来到这株大榕树下,对它没有什么了解,当朋友介绍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时,他深信无疑,确确实实认为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文中第二处“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正由于作者深信朋友的介绍,所以当他“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时,觉得眼前的情景与想象中的不同,于是不禁想“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流露出些许的困惑与失望。这一想法是作者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有了初游的见闻和印象,作者虽然在理智上不一定否定朋友的介绍,但是在感情上已难 对“鸟的天堂”加或不加引号的思考,http://www.guaimaomi.com对“鸟的天堂”加或不加引号的思考 《鸟的天堂》(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一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但有的地方加了引号,有的地方却没有加引号。根据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这五个“鸟的天堂”所在的句子分别是: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3.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处“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不加引号,《教师教学用书》没有一~说明,只对最后两个作了如下解释:“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试图以这个解释为例来理解前面三处“鸟的天堂”加引号或不加引号的道理,但又举棋不定,说不出所以然来。尤其是对上述第2句中的“鸟的天堂”不加引号,教师们更是困惑不解:“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难道还称得上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吗?因此,有不少教师认为这里的“鸟的天堂”要加引号。对这些问题,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广东省新会市南郊天马村有一条天马河,河上有座小岛,岛上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无数飞鸟栖息其上,因此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本文是作者的记游之作,记述了他两次经过那儿的不同印象与感受。第一天傍晚,作者与当地的几位朋友划船游天马河,来到大榕树下。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很显然,第一处“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明是引用当地人说的话。作者第一次来到这株大榕树下,对它没有什么了解,当朋友介绍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时,他深信无疑,确确实实认为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文中第二处“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正由于作者深信朋友的介绍,所以当他“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时,觉得眼前的情景与想象中的不同,于是不禁想“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流露出些许的困惑与失望。这一想法是作者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有了初游的见闻和印象,作者虽然在理智上不一定否定朋友的介绍,但是在感情上已难以接受,因此写第二天重游“鸟的天堂”时,说“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里的“鸟的天堂”加上了引号,表明仍然是引用别人说的话,并非作者的真实感受。第二天早晨,作者重游“鸟的天堂”,看到这里众鸟活跃、热闹非凡,与初游时所得印象大相径庭,因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将初游与重游钩连起来,也将作者两次游览的感受钩连起来。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表示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并不是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后一个“鸟的天堂”没加引号,是直接陈述,是作者亲眼见到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
标签:咬文嚼字,咬文嚼字ppt大全,咬文嚼字教案,小学语文教学 - 咬文嚼字
上一篇:“人像人”是比喻吗
关键词:
|
最新《咬文嚼字》
热门《咬文嚼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