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4-24 22:24:31]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阅读:9699次
概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一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2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3 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初一藤野先生教案设计,http://www.guaimaomi.comwww.guaimaomi.com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藤野先生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 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磁带的方法进行。)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1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ò)生:不熟悉。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è)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 1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标签:初二语文教学计划,初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初中语文教学计划,计划总结 - 初中教学计划大全 - 初二教学计划 -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上一篇:初二语文我的母亲学案设计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热门《初二语文教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