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同步练习溶液的形成习题[04-24 22:24: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 阅读:9965次
概要: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解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和铜离子,若要观察使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的离子,应分别观察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含有硫酸根的溶液颜色,还应该观察使铜离子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这样能够证明究竟是什么离子使溶液显色。无需要观察溶液稀释后的颜色。答案:D8.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答案:B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解析:物质溶于水有热效应,食盐溶于水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基本不变;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答案:B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rdquo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溶液的形成习题,http://www.guaimaomi.com答案:D 6.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B.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C.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D.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便于充分吸收 解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溶液,在溶液中食物分子或离子与消化道充分接触。 答案:D 7.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解析:在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和铜离子,若要观察使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的离子,应分别观察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和含有硫酸根的溶液颜色,还应该观察使铜离子沉淀后溶液的颜色,这样能够证明究竟是什么离子使溶液显色。无需要观察溶液稀释后的颜色。 答案:D 8.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此现象的是( ) A.n个N2与n个O2混合后得到的分子总数 B.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C.1 g饱和食盐水中加1 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 g氢氧化钠稀溶液和1 g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溶液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只要两溶液不完全相同(溶质或浓度),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答案:B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解析:物质溶于水有热效应,食盐溶于水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蔗糖溶于水基本不变;熟石灰溶解于水放出热量。 答案:B 10.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 (2)加了食盐的汤比纯净水更难煮沸( ) (3)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导电性( ) (4)任何固体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 解析:(1)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所以冰雪更快融化;(2)食盐水的沸点比纯净水更高;(3)加少量稀硫酸增加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量;(4)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答案:(1)√ (2)√ (3)√ (4)× 1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要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溶液。右图是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注射液里含有哪些物质?将你知道的写下来,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1)NaCl、H2O (2)不会 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12. 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可不填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也随着溶剂的运动速率的加快而加快。通常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我们常围绕上述两个因素采取措施。 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13.为了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小丽和小芳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验。 小丽同学先在甲烧杯中盛半杯水,将烧杯放在一块薄木板(较轻)上,并在烧杯与木板之间撒一些水,提起烧杯时,木板不能被提起。再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晶体,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发现杯底的水凝结成冰,将烧杯提起,杯底的木板粘在一起被提起,并不会掉下来。 小芳同学的实验与小丽的类似。在另一块木板面上滴适量熔化的石蜡,将乙烧杯放在木板上,可观察到乙烧杯被凝固的石蜡粘在木板上,提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然后往乙烧杯中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边加入边搅拌,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乙烧杯与木板分离,木板会掉下来。 请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解析: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答案:甲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木板上的水结冰,从而使烧杯与木块粘在一起;乙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粘在木板与烧杯之间的石蜡熔化,使烧杯与木块分离。 快乐时光 睡觉 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到:“你怎么上课睡觉?”
标签: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大全,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化学辅导资料 -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
上一篇:初三化学同步练习溶解度练习题
关键词:
|
最新《初三化学同步练习》
热门《初三化学同步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