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04-24 22:24:31]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历史试题 阅读:9367次
概要: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3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32.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題,52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利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http://www.guaimaomi.com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9.“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 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3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3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32.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小題,52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利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任寅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早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二 1620年赴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五月花号船上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被认为是美国宪法的源头,1639年北美出现了《康涅狄格根本法》,宣称主权属于全体人民,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宪法。(此后)1791年法国宪法问世,1908年大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的基本原则都有:私有财产、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治、人权等原则。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材料三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 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 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2)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17〜18世纪美国宪法制定和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 程 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3)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法治)建设的认识。(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02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 ——摘自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5分)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増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福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 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三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27日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规划建设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 (3)“‘7•21’特大自然灾害”和美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1872~1881年任幼童出洋肄业局留美幼童副监督,他晚年在其自传中写道:“盖既受教育,则予心中之理想既高,而道德之范围亦广,遂觉此身负荷极重,若在毫无知识时代,转不之觉也……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予后来之事业,盖以此为标准,专心致志以为之。溯自1854年予毕业之时,以至1872年,则此志愿之成熟时也。”……客闳的“西学”思想与他的“洋务”事业,在晚清的政治环境中可以说是相辅相成,而同时亦互相排斥。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三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历史复习 - 高三历史试题
上一篇:高三历史复习月考易错测试题
关键词:
|
最新《高三历史试题》
热门《高三历史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