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阅读:9581次
概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形式上看问题,一堂课达到了整合的目标没有?每个老师都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看看四个要素的地位作用改变了没有,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以及改变程度的大小等等,归根到底,看整合是否改善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就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打个比方:买了枪,不买子弹,枪怎么用?枪就像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子弹就相当于教学资源。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者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探索、筛选后,将教学需要的资源直接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当然,这些资源并不是全部免费的。所以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 3、实施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根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http://www.guaimaomi.com(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哪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在一节课里,不见得使用了电脑,用了CAI,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形式上看问题,一堂课达到了整合的目标没有?每个老师都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看看四个要素的地位作用改变了没有,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以及改变程度的大小等等,归根到底,看整合是否改善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就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打个比方:买了枪,不买子弹,枪怎么用?枪就像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设施,子弹就相当于教学资源。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者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探索、筛选后,将教学需要的资源直接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当然,这些资源并不是全部免费的。所以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 3、实施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根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可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知识点切入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的,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联想、边帮、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多种感官同时刺激在提高记忆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阅读时,人们可以记住所阅读文字材料的10%,对于听到的内容,能记住20%,如果同时听和看,能记住内容的50%,若在听和看的同时做,就可以记住所做内容的90%。 (3)思维训练核心策略。 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策略。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uaimaomi.com ]的注意力、观察力、竞争力等。 (5)情境激励策略。 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合作探究策略。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合作已成为人们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我有机会观摩一位教师上“台湾岛”这节课,让学生围绕台湾情况,比如民俗、经济、风光、军事、历史、两岸关系等进行分组选题,各组同学先是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搜集的资料,下载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其次,每个同学根据选题需要,筛选、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每组根据组内同学意见和观点完成一篇选题的研究报告在全班进行发表;每个同学都将文章发布在校园网上,并与其他选题相近的同学,通过E-mail或聊天室交流意见,广泛合作探究,同学们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并且提高了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7)寓教于乐策略。 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标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大全,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四
关键词:
|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热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