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即以“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历史地史实素材是丰富的,但在某些问题上又会出现资料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资料过剩时如何取舍,资料不足时如何增加,最为现成的就是现有的四个版本的教材: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各版本取材不同,风格各异,对课标理解及讲述顺序均不同,但是共同的一个参照都是课程标准,因此在一年里,备课授课时,各版本均互相参考,互相借鉴。如:必修二《蒸汽的力量》一节,课标要求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落实到本节,即为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各版本对照后,可以用大象版和人教版的多幅图片,它们具有清晰、彩色的优点,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飞梭、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轮船、火车、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等图片应用于本课教学,弥补人民版这方面的不足;作为课外延伸部分:中西此时的对比,可用大象版的材料设置情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内容,可用大象版的部分资料,补充人民版突出美国,但不具备完整性的缺点;在重点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教学设计中,为了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后自己得出结论,更是将各版本的材料,选取最直接,最能说明问题的图文资料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很容易联想已学知识,由浅入深地学习分析归纳问题,效果很明显,达到的重点难点的突破。 二、新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体系问题。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删繁就简,减轻学生负担。课程是按照政治、经济、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2,http://www.guaimaomi.com
经过一年的新课程实践,结合课标理解,做出以下反思:
一、 以课标为依据,取各版本教材之精华,把握课堂教学。
历史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我们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本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分科教学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新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实现被教育理论家称为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即以“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历史地史实素材是丰富的,但在某些问题上又会出现资料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资料过剩时如何取舍,资料不足时如何增加,最为现成的就是现有的四个版本的教材: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各版本取材不同,风格各异,对课标理解及讲述顺序均不同,但是共同的一个参照都是课程标准,因此在一年里,备课授课时,各版本均互相参考,互相借鉴。如:必修二《蒸汽的力量》一节,课标要求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落实到本节,即为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究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各版本对照后,可以用大象版和人教版的多幅图片,它们具有清晰、彩色的优点,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飞梭、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轮船、火车、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等图片应用于本课教学,弥补人民版这方面的不足;作为课外延伸部分:中西此时的对比,可用大象版的材料设置情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内容,可用大象版的部分资料,补充人民版突出美国,但不具备完整性的缺点;在重点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教学设计中,为了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后自己得出结论,更是将各版本的材料,选取最直接,最能说明问题的图文资料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很容易联想已学知识,由浅入深地学习分析归纳问题,效果很明显,达到的重点难点的突破。
二、新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体系问题。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删繁就简,减轻学生负担。课程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专题三个方面来编排的,这三本书每本又分为中国与世界两个部分,更重要的是内容的选择比较庞杂,体系也比较混乱。比如,高一政治文明史,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有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又加上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代议制,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等。高一学生在初中对历史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如此繁杂的历史,这是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难达到减负的目的。
2、新课程历史教材与学生生活贴近吗?走进学生生活是这次课改的目标与原则,但各套教材很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如“中国古代农业的结构与特点”这个单元,完全是知识到知识,人教版在第五页角落上才有了第一个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的主食中大米占很大比例,而西方人基本上以面食为主。这与古代农业发展有关吗?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了,特别是有“我们”一词,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但是,南方人是大米为主,而北方人呢?因此,要走进学生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起台湾张元教授出版的历史教材的开头是:箱子打开,里面……一个考古学家的故事。多么形象,多么生动,暗喻打开历史沉睡的箱子。
3、新课程难以逾越的评价关。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要了解学习的效果。教学一段时间以后,也要了解教学的效果。新课程在讲多元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评价等等理念之后,就没有了声音。新课改,专家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可是谁来实现呢?没有相应的高考制度,没有适合的评价工具与方法。不具备操作的教育政策实际上就是拿民族的命运作赌注。
具体到历史学科来看,当然逃不出艰难的困境。比如,情感目标如何评价?价值观的目标又如何评价?这不是一节课、一年、一次考试能评价的。考试怎么考更是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新课程教材先行,评价滞后带来很大的问题。课程标准本来是很抽象的,比如:了解隋唐至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这句话可以浓缩成
几个简单的史实,也可以写出几十本专著,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谁也说不清。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个问题现在谁也回答不了,因为考试怎么考还不知道,那么,失去了目标的新课程如何推进下去呢?也许有人认为这就是实验。可是实验本身是有详细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反复推敲,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如果没有这么严密的实验设计,还谈什么国家级实验呢?倒像是望天收的农民了!
4、课时安排与课程要求相矛盾?教材的编写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高中历史必修课增加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可以说内容增加了两倍,可是教学的时间只增加了原来的一半。教师们上课无法按照课时计划进行,很多内容都是压缩饼干,教师不讲解,学生根本弄不明白。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究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新课程究竟应该编多难?课时安排与课程要求如何相适应?
<
标签: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高一历史教学反思大全,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历史教学反思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