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 - 乖猫咪学习网 - http://www.guaimaomi.com !

教学反思 班主任 家长专区 教育范文
首 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乖猫咪学习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试题吉林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 正文

吉林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10-17 23:54: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一历史试题   阅读:9948

概要: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www.guaimaomi.com 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革”带来影响的认识。“文革”涉及各个领域,影响极为严重,“破四旧”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也破坏了文物。但是我国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文革”影响严重就导致社会制度倒退。2.【答案】C3.【答案】D【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西北部”,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推测出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4.【答案】B【解析】本题从各个角度全面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新变化。回答时应该从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5.【答案】A【解析】D6.【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土豪,分田地”体现了两个时间段的主要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7.【答案】C8.【答案】B【解析】民国二年指1913年,联系材料来理解到辛亥革命并未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各选项中ACD三项说法错误,较容易排除,本题选B项,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两半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

吉林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http://www.guaimaomi.com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回答:

(1)材料一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www.guaimaomi.com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革”带来影响的认识。“文革”涉及各个领域,影响极为严重,“破四旧”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也破坏了文物。但是我国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文革”影响严重就导致社会制度倒退。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西北部”,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推测出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4.【答案】B

【解析】本题从各个角度全面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新变化。回答时应该从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D

6.【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土豪,分田地”体现了两个时间段的主要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民国二年指1913年,联系材料来理解到辛亥革命并未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各选项中ACD三项说法错误,较容易排除,本题选B项,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两半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9.【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结合巴黎公社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它是一次突发性的革命,并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选项为A。

10.【答案】D

【解析】D项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的“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 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 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可知A项与题意相符,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从题意可知,如果经济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进而威胁到社会稳定,故本题选B。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selection$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和漫画材料解读能力。注意时间提示“1911年”和题干提示可知“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故选C项。

17.【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能够取得军事胜利的主要原因往往在自己一方,在于自身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资政新篇》只是颁布,根本没有实施,故不会产生实际作用,从而排除C、D两项。

18.【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才是抗战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故选B。

19.【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认为英法之所以没有随心所欲地我们日本进行干涉,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了牵制作用,假如太平天国屈服了英法,那么英法必定会对我们日本进行侵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20.【答案】B

【解析】A、C两项均和题目中的“改朝换代”无关,排除。解放战争与题目中的“赶跑了一个皇帝”不符,排除D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B项符合题意。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

24.【答案】C

【解析】了解民盟成立于抗日战争期间对于回答本题有较大帮助,根据有关资料民盟成立于1941年重庆,罗隆基是民盟创始人。据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1927年可排除;B项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可排除;D项北平政协是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不在参加范围之列。本题选C项,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民主同盟代表等多种政治力量,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25.【答案】A

26.【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故将③排除,选A答案.

27.【答案】 C

28.【答案】B

【解析】中国的专制帝制从秦始皇建立,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选B。

29.【答案】C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解题关键点是抓住“1920年”前后中国政治的特点,联系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且有了新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比喻恰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历史辅导资料 - 高一历史试题
关键词:
《吉林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Copyright 乖猫咪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