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 - 乖猫咪学习网 - http://www.guaimaomi.com !

教学反思 班主任 家长专区 教育范文
首 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乖猫咪学习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化学辅导高二化学教案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 正文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10-18 00:11:43]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二化学教案   阅读:9802

概要:.3 kJ•mol-1。(4)用氨水代替NaOH(aq),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因为氨水(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10.(10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高温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O2(g)===CO2(g)ΔH=-393.5 kJ•mol-1H2(g)+1/2O2(g)===H2O(g)ΔH2=-242.0 kJ•mol-1CO(g)+1/2O2(g)===CO2(g)ΔH3=-283.0 kJ•mol-1请回答:(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Cs+H2O&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http://www.guaimaomi.com

(3)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4)偏小

解析 (1)根据中和热的含义: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所以0.1 mol Ba(OH)2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生成0.2 mol H2O(l),故放出热量为11.46 kJ。

(2)由实验装置知,A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B为温度计,作用是测量温度;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减少热量损失是实验的关键,而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导致结果常常大于-57.3 kJ•mol-1。

(4)用氨水代替NaOH(aq),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因为氨水(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

10.(10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高温CO(g)+H2(g)。

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H2(g)+1/2O2(g)===H2O(g) ΔH2=-242.0 kJ•mol-1

CO(g)+1/2O2(g)===CO2(g) ΔH3=-283.0 kJ•mol-1

请回答: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

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

Cs+H2Og+O2g――→ΔH1CO2g+H2Og

ΔH2         ΔH4

COg+O2g+H2g――→ΔH3COg+H2Og+12O2g

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s)+H2O(g)===CO(g)+H2(g)

ΔH=131.5 kJ•mol-1

(2)多 ΔH1=ΔH2+ΔH3+ΔH4 乙 甲同学忽视了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 (2)由于C(s)与水蒸气反应要吸热,所以1 mol CO和1 mol H2的能量比1 mol C(s)和1 mol H2O(g)的能量多,燃烧后放出的能量同样也多;反应的总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原因是他忽视了反应C(s)+H2O(g)=====高温CO(g)+H2(g)为吸热反应,已经从环境中吸收了能量,而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往往会有损失,所以乙同学说得对,即使没有损失也只能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

第4课时 能源的充分利用

[目标要求] 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2.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一、燃烧热

1.概念

101_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1。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重要区别

(1)反应环境的区别:燃烧热必须是燃烧反应而且是完全燃烧,有O2参加;而中和热是稀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2)反应实质不同: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规定物质不同:燃烧热是1 mol纯物质被燃烧;中和热是生成1_mol_H2O。

二、能源

1.能源是能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寻找新的能源,现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有污染。

知识点一 燃烧热

1.下列关于燃烧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物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B.常温下,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

C.在25 ℃、1.01×105 Pa时,1 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D.燃烧热随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C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答案 A

解析 根据燃烧热的概念知应是1 mol燃料生成常温常压下稳定的氧化物,H2O在上述情况下液态稳定。

3.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1;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 5.6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15 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282.8 kJ•mol-1

B.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60%

D.燃烧后的产物全部与足量的过氧化钠作用可产生0.125 mol O2

答案 D

解析 根据H2、CO的燃烧热数据判断

A项:ΔH应为-565.6 kJ•mol-1,A项错;

B项:应为液态水,B项错;

C项:CO的体积应进行计算。

设H2、CO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则x+y=5.6 L22.4 L•mol-1=0.25 mol①

H2燃烧放热为285.8x kJ,CO燃烧放热为282.8y kJ

则:285.8 x+282.8y=71.15 kJ②

解①②联立方程得x=0.15 mol,y=0.1 mol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标签:高二化学教案高二化学教案模板,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高中学习网 - 高二学习辅导 - 高二化学辅导 - 高二化学教案
关键词: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Copyright 乖猫咪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