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 - 乖猫咪学习网 - http://www.guaimaomi.com !

教学反思 班主任 家长专区 教育范文
首 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乖猫咪学习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恒定电流 -- 正文

高三物理教案:恒定电流

[04-24 22:24:31]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9373

概要:示,由牛顿定律得:a= = =gtanθ.设细金属丝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其与电阻丝交点为D,CD间的电压为U′,则 ,故得a=gtanθ=g• .(2)因CD间的电压最大值为U/2,即Umax′=U/2,所以amax= g.教学后记内容简单学生上课反应好,基本概念公式能灵活运用,高考对这部分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学生来说这部分掌握很好。串并联电路 电表的改装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化简电路2.掌握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原理,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解法,并能够分析测量误差4.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用法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用法的选择、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法的选择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串并联与混联电路1.应用欧姆定律须注意对应性。选定研究对象电阻R后,I必须是通过这只电阻R的电流,U必须是这只电阻R两端的电压。该公式只能直接用于纯电阻电路,不能直接用于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的电路。2.公式选取的灵活性。(1)计算电流,除了用 外,还经常用并联电路总电流和分电流的关系:I=I1+I2(2)计算电压,除了用U=IR外,还经常用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分电压的关系:U=U1+U2(3)计算电功率,无论串联、并联还是混联,总功率都等于各电阻功率之和:P=P1+P2对纯电阻,电功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P=UI=I 2R=以上公式I=I1+I2、U=U

高三物理教案:恒定电流,http://www.guaimaomi.com

8.AD 由图知,常温下其电阻较小,通入电流后,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率先变小,然后迅速增大,其功率先变大后变小,当其产生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t2之间的某一值不变,如果温度再升高,电阻率变大,导致电流变小,那么温度随之会降低;如果温度降低,电阻率变小,导致电流变大,温度又会升上去.

9.5 A 10.1.2 A 11.3

12.π; 或 π.圆形滑动变阻器Q、P之间的电阻为两段圆弧的电阻R1、R2并联所得的总电阻,找出总电阻与θ关系即可求解.

13.2.5 km 14.S≥

15.(1)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定律得:a= = =gtanθ.设细金属丝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时,其与电阻丝交点为D,CD间的电压为U′,则 ,故得a=gtanθ=g• .(2)因CD间的电压最大值为U/2,即Umax′=U/2,所以amax= g.

教学后记

内容简单学生上课反应好,基本概念公式能灵活运用,高考对这部分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学生来说这部分掌握很好。

串并联电路 电表的改装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化简电路

2.掌握含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原理,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解法,并能够分析测量误差

4.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用法

教学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用法的选择、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串并联与混联电路

1.应用欧姆定律须注意对应性。

选定研究对象电阻R后,I必须是通过这只电阻R的电流,U必须是这只电阻R两端的电压。该公式只能直接用于纯电阻电路,不能直接用于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的电路。

2.公式选取的灵活性。

(1)计算电流,除了用 外,还经常用并联电路总电流和分电流的关系:I=I1+I2

(2)计算电压,除了用U=IR外,还经常用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分电压的关系:U=U1+U2

(3)计算电功率,无论串联、并联还是混联,总功率都等于各电阻功率之和:P=P1+P2

对纯电阻,电功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P=UI=I 2R=

以上公式I=I1+I2、U=U1+U2和P=P1+P2既可用于纯电阻电路,也可用于非纯电阻电路。既可以用于恒定电流,也可以用于交变电流。

【例1】 已知如图,R1=6Ω,R2=3Ω,R3=4Ω,则接入电路后这三只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解:本题解法很多,注意灵活、巧妙。经过观察发现三只电阻的电流关系最简单:电流之比是I1∶I2∶I3=1∶2∶3;还可以发现左面两只电阻并联后总阻值为2Ω,因此电压之比是U1∶U2∶U3=1∶1∶2;在此基础上利用P=UI,得P1∶P2∶P3=1∶2∶6

【例2】 已知如图,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110V,60W”和“110V,100W”,另外有一只滑动变阻器R,将它们连接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要求两灯泡都正常发光,并使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应使用下面哪个电路?

A. B. C. D.

解:A、C两图中灯泡不能正常发光。B、D中两灯泡都能正常发光,它们的特点是左右两部分的电流、电压都相同,因此消耗的电功率一定相等。可以直接看出:B图总功率为200W,D图总功率为320W,所以选B。

【例3】 实验表明,通过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均匀棒中的电流I跟电压U之间遵循I =kU 3的规律,其中U表示棒两端的电势差,k=0.02A/V3。现将该棒与一个可变电阻器R串联在一起后,接在一个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电动势为6.0V的电源上。求:(1)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多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6A?(2)当串联的可变电阻器阻值R多大时,棒上消耗的电功率是电阻R上消耗电功率的1/5?

解:画出示意图如右。

(1)由I =kU 3和I=0.16A,可求得棒两端电压为2V,因此变阻器两端电压为4V,由欧姆定律得阻值为25Ω。

(2)由于棒和变阻器是串联关系,电流相等,电压跟功率成正比,棒两端电压为1V,由I =kU3得电流为0.02A,变阻器两端电压为5V,因此电阻为250Ω。

【例4】 左图为分压器接法电路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变阻器总电阻为r。闭合电键S后,负载电阻R两端的电压U随变阻器本身a、b两点间的阻值Rx变化的图线应最接近于右图中的哪条实线

A.① B.② C.③ D.④

解:当Rx增大时,左半部分总电阻增大,右半部分电阻减小,所以R两端的电压U应增大,排除④;如果没有并联R,电压均匀增大,图线将是②;实际上并联了R,对应于同一个Rx值,左半部分分得的电压将比原来小了,所以③正确,选C。

3.对复杂电路分析,一般情况下用等势点法比较方便简洁。

(1)凡用导线直接连接的各点的电势必相等(包括用不计电阻的电流表连接的点)。

(2)在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3)凡接在同样两个等势点上的电器为并联关系。

(4)不加声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

4.电路中有关电容器的计算。

(1)电容器跟与它并联的用电器的电压相等。

(2)在计算出电容器的带电量后,必须同时判定两板的极性,并标在图上。

(3)在充放电时,电容器两根引线上的电流方向总是相同的,所以要根据正极板电荷变化情况来判断电流方向。

(4)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的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改变,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和。

【例5】 已知如图,电源内阻不计。为使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大,可采取以下那些方法:

A.增大R1 B.增大R2 C.增大R3 D.减小R1

解:由于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因此R3上无电流,电容器相当于和R2并联。只有增大R2或减小R1才能增大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从而增大其带电量。改变R3不能改变电容器的带电量。因此选BD。

【例6】已知如图,R1=30Ω,R2=15Ω,R3=20Ω,AB间电压U=6V,A端为正C=2μF,为使电容器带电量达到Q =2×10- 6C,应将R4的阻值调节到多大?

解:由于R1 和R2串联分压,可知R1两端电压一定为4V,由电容器的电容知:为使C的带电量为2×10-6C,其两端电压必须为1V,所以R3的电压可以为3V或5V。因此R4应调节到20Ω或4Ω。两次电容器上极板分别带负电和正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标签: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三物理复习资料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关键词:
《高三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Copyright 乖猫咪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