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三历史期中试题[10-18 00:06:57]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高三历史试题 阅读:9912次
概要: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图2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6.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8.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 温州高三历史期中试题,http://www.guaimaomi.com【摘要】高三是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把握好高三的学习对我们的高考有很大的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3.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图2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6.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自: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某研究者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8.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9.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10.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院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在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倒退 B.德意志帝国开始实行全面垄断 C.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1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12.在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开幕前夕,西班牙邮政部门发行了四枚纪念邮票(见下图),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界博览会的城市。能够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邮票是 A. B. C. D. 13.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14.1870年由法国人主动发起的在历史上被称为“最愚蠢的一场战争”的是 A.七年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5.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16.《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 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 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18.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19.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三历史复习方法,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历史复习 - 高三历史试题
上一篇: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整理
关键词:
|
最新《高三历史试题》
热门《高三历史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