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言语能力培养的有效训练[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课改探究 阅读:9508次
概要:问一人答;可以访谈一个话题,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访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后,为对课文内容加以巩固,我采用师生间的访谈,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了解扬科的生活是怎样的?扬科所在的社会如何?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经历?你觉得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组织语句,对于问题的回答可谓是得心应手。4.设置悬念,拓展思维在学习《月球的自述》这篇科普文以后,课堂上我们展开了课后问题的讨论:(1)两个宇航员在月球上讲话,互相能不能听到?(2)人在月球上,该穿怎样的衣服?(3)到月球上去,要不要带雨伞?这些问题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直接回答,没想到补充的同学居然另有看法,结果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月球上没有雨,自然不用带雨伞了;有的说,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他们讲话互相不能听到;有的说,随着昼夜温度的差异,人在月球上应该穿防高温、防冻裂的衣服……可见学生的思维也是奇特的,他们好思善学,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引导,学生还是会想象的,语言的表述只要多练,就会有进步的。5.把握空白,想像说话教材中好些课文都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在教学中能把握住文中的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说话题材。如《玛丽亚的心愿》这篇课文,记叙了玛丽亚三次来中国馆的情形,体现了“优质的商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这一中心含义。我让学生抓住这三次情形,展开想象,为什么玛丽亚第三次居然会带那么一大帮同学来呢?设想,当玛丽亚将在中国馆购买的文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言语能力培养的有效训练,http://www.guaimaomi.com2.复述课文,精炼语言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篇目,学生学过之后,我们不妨让他们把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故事情节学生早已耳闻目睹,课堂上精炼课文语句,让学生说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也就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3.模拟访谈,随机应变 电视上记者采访的场面学生已见得多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对话,可以在师生间开展,也可以在生生间进行;可以一问一答,也可几人问一人答;可以访谈一个话题,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访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后,为对课文内容加以巩固,我采用师生间的访谈,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了解扬科的生活是怎样的?扬科所在的社会如何?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经历?你觉得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组织语句,对于问题的回答可谓是得心应手。 4.设置悬念,拓展思维 在学习《月球的自述》这篇科普文以后,课堂上我们展开了课后问题的讨论:(1)两个宇航员在月球上讲话,互相能不能听到?(2)人在月球上,该穿怎样的衣服?(3)到月球上去,要不要带雨伞?这些问题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直接回答,没想到补充的同学居然另有看法,结果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月球上没有雨,自然不用带雨伞了;有的说,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他们讲话互相不能听到;有的说,随着昼夜温度的差异,人在月球上应该穿防高温、防冻裂的衣服……可见学生的思维也是奇特的,他们好思善学,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引导,学生还是会想象的,语言的表述只要多练,就会有进步的。 5.把握空白,想像说话 教材中好些课文都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在教学中能把握住文中的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说话题材。如《玛丽亚的心愿》这篇课文,记叙了玛丽亚三次来中国馆的情形,体现了“优质的商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大洋彼岸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这一中心含义。我让学生抓住这三次情形,展开想象,为什么玛丽亚第三次居然会带那么一大帮同学来呢?设想,当玛丽亚将在中国馆购买的文具带到同学们当中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以至于后来同学们会来中国馆?课堂上,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文具式样新颖,还非常实用,同学们自然会向玛丽亚询问,并想象了可能出现的画面。这次的训练非常合理,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很好地进行了说话的训练。 三、把握课内外的流动资源,扩大训练范围 美国教育家特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 www.guaimaomi.com 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这就好比是流动的资源,把握住了,就为你所用,把握不住,就会流失,从而来扩大训练的范围。 1.与课堂结合,延伸课外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可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在课外进行,再把交流的情况在课内向同学们展示,以激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我盼春天的荠菜》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明白“为什么我盼春天的荠菜?体会作者对荠菜的这种强烈的感情。”是个难点。为使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生活、当时的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我让学生回家分别询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伙伴这三代人,有否吃过野菜,为什么?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交流。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是滔滔不绝,将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如实说了出来。 应该说,这样的训练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又从课外牵入了课内,说话的内容也有所改变,增进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课堂上也能检验学生的真实说话的能力。 2.与生活接轨,转入课堂 学生的生活阅历总会有差别的,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身边的事,他们是最为熟悉不过了,如果让他们说这些话题,那他们说话的兴趣会更浓,话也会随口而出的。如《万里长城》、《桂林山水》这些课文,在上课之前,让那些有过这些经历的学生先说说对万里长城、桂林的认识,因为这些学生如果游览过这些地方,由他们的口说出对这些物的看法,极大地激发了其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通过以上训练,我觉得学生能认识到说话的重要,也会注意语言的组织。有时侯,我也让学生进行练笔,事实证明,语言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这些训练应循序渐进。我们也知道,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如果缺乏口语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使他的其他能力更强,其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和制约。因此,作为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让我们的孩子都能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心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杭州市萧山区2003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陈胜良 主编
标签:课改探究,新课改论文大全,教育范文 - 课改探究
上一篇:《老虎磨牙》教学反思
关键词:
|
最新《课改探究》
热门《课改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