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193次
概要: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讲述法。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讲述法应是最主要的方法。2.重点分析法。对于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应采用分析法。3.图示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4.活动法。教具准备1.投影仪、计算机2.课堂活动的相关道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钱塘江怀古袁 枚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同学们,袁枚的这首诗里包含着一个神话故事,即“钱镠射潮”。这个故事怎么来的呢?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的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了富庶的农业区。百姓受到海塘带来的好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http://www.guaimaomi.com以下是www.guaimaomi.com为您推荐的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本课属于经济史的内容,讲述法应是最主要的方法。 2.重点分析法。对于一些理论性的内容,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应采用分析法。 3.图示法。为了克服经济史内容枯燥的缺陷,适当采用图示,可以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活动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计算机 2.课堂活动的相关道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 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同学们,袁枚的这首诗里包含着一个神话故事,即“钱镠射潮”。这个故事怎么来的呢?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的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了富庶的农业区。百姓受到海塘带来的好处,编出“钱镠射潮”的神话,说海潮奔腾而来时,钱镠用五百名壮士,将三千多支竹箭射向潮头,海潮带着满身的箭伤乖乖退去,此后再也不敢来了。海塘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潮水冲击,直到清代还有一部分堤坝屹立在岸上。那么,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五代以后有什么重要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 [板书]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下的内容。从中先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生乙: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 生丙:政府的鼓励提倡。 生丁:北方受战乱破坏,南北差距拉大。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把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概括为:①为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政府鼓励、扶植三点。 (同时板书:①北民南迁,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政府扶植) [教师讲解]秦岭淮河这道天然界线,大致把我国领土分成南北两半。历史上,南方经济的发展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远远落后于北方,但后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南方经济不但赶上而且还大大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才得以最后完成。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的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政治和经济的重心相一致,都在北方。直至三国时期,虽然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孙吴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巴蜀地区也由于没有大的战争而维持了繁荣局面,但曹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超过吴和蜀,这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上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移,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大量被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之区。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地域至少扩大了一倍。但到安史之乱前,北方经济总的来说仍占一定优势。从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一个阶段,经济重心已不可逆转地移到了南方,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南宋时期,因为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因此宋王朝的财赋主要仰给于南方,故把南方作为立国之本。 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引导]下面还是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生甲: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生乙: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生丙: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把以上三点用板书形式表示) [投影显示] 《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第5课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