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961次
概要: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这两点是经济重心南移重要证明。十、宋代的社会生活(一)士农工商1、宋代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2、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坊都使用工匠,作坊主按契约支付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4、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二)乡村生活1、宋代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2、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日是:元旦(春节)、寒食、冬至。(三)城市风貌1、宋代城镇很多,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订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3、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4、《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市)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风情。十一、郑和下西洋1、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2、郑和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到达亚非 初一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http://www.guaimaomi.com3、玄装西行:玄奘又称三藏法师,到天竺(印度)求取佛经。著《大唐西域记》。 注:①遣唐使表明唐朝向周边国家开放,让别人来学习。②鉴真东渡表明唐朝主动东去传播佛教文化。③玄奘西行表明唐朝学习外来文化。都属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体现了唐朝的开放。另外,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科举制是一种内部的政治上的开放,也都能体现唐朝的开放。 九、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北方)移到长江流域(南方)。 2.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是北方的两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这两点是经济重心南移重要证明。 十、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士农工商 1、宋代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 2、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坊都使用工匠,作坊主按契约支付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4、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可以做官。 (二)乡村生活 1、宋代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 2、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日是:元旦(春节)、寒食、冬至。 (三)城市风貌 1、宋代城镇很多,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订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3、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4、《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市)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风情。 十一、郑和下西洋 1、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2、郑和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被废止。 5、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十二、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1、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倭寇危害严重。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戚继光年少时的壮志。 2、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3、雅克萨反击战 清朝时期,沙俄强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两次带兵击败沙俄,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十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一)西藏地区 1、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封号;唐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2、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命,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 3、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4、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二)新疆地区 1、康熙帝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2、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维吾尔族),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后设伊犁将军进行管理。 十四、伟大建筑 1、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长城 战国时已开始修建,秦始皇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向北拓展。明朝时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修筑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特点:工程坚固,形制结构合理——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內填泥土石块;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在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3、隋朝大运河 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隋炀帝用六年时间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大运河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至今仍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4、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导学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