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16[04-24 22:25: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9362次
概要: www.guaimaomi.com 二、 学习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关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灯片)【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圣。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背景】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听老师范读,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齐读一遍。3、赏析课文首联中的“忽传”、“初闻”、“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形?(惊喜)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尾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诗人扇动 《诗词五首》教案16,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 3、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在文学的王国里,我们常常感受到各种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无穷的艺术魅力,其中,古典诗词给我们的享受尤为美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感受这些诗词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感情。 www.guaimaomi.com
二、 学习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剑门关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灯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圣。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背景】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听老师范读,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齐读一遍。 3、赏析课文 首联中的“忽传”、“初闻”、“满”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形?(惊喜) 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尾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闪现在我们面前。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孤独之旅》教案3
关键词:
|
最新《初三语文教案》
热门《初三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