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3[04-24 22:24: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9590次
概要:的理解。3、诗人写这两种小动物是为了给我们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回忆《绿色蝈蝈》)【明确】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三、体会诗人的情感1、朗读全诗。划出的重音处要强调一下。2、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在旁边写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3、抽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4、小结: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在朗读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和赞叹 www.guaimaomi.com 四、分析诗歌构图的特点1、【提问】诗人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的含义?【分析】这道思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夜叶赛宁(俄罗斯)教学要点: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认识诗人的写景技巧、比较两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1、朗读诗歌。回忆以前学过的写夜的诗歌。【提问】人们对夜的认识是怎样的?2、关于叶赛宁。二、体会诗人的情感1、【问题】诗人在《夜》中主要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3,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目的: 1、 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了解诗歌用语同散文的区别。 蝈蝈与蛐蛐 济慈(英国)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联想的特点。 教学进程: 一、 引入新课。 1、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区别。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感受一下外国作家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 朗读课文。(根据前面学过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 解题 1、 请一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济慈。 2、 请说一说你对“蝈蝈与蛐蛐”这个题目的理解。 3、 诗人写这两种小动物是为了给我们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回忆《绿色蝈蝈》) 【明确】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三、 体会诗人的情感 1、 朗读全诗。划出的重音处要强调一下。 2、 将你认为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在旁边写上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3、 抽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 小结: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在朗读时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和赞叹 www.guaimaomi.com
四、 分析诗歌构图的特点 1、【提问】诗人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的含义? 【分析】这道思考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了解作者的 夜 叶赛宁(俄罗斯) 教学要点: 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认识诗人的写景技巧、比较两首诗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教学进程: 一、 引入新课: 1、 朗读诗歌。回忆以前学过的写夜的诗歌。【提问】人们对夜的认识是怎样的? 2、 关于叶赛宁。 二、 体会诗人的情感 1、【问题】诗人在《夜》中主要想表达一些什么思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补充。) 【明确】《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全诗虽是纯然写景,但诗人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时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出了丰富的生命底蕴。 2、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划出节奏,标明重音。仔细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情感。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语文版)《草莓》教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三语文教案》
热门《初三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