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1[04-24 22:24:1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三语文教案 阅读:9874次
概要: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2、创作背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www.guaimaomi.com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气魄( ) 哺育 (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狂澜( ) 屏障( ) 浩荡( ) 臂膀( ) 九曲连环(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1)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参考: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黄河颂》导学案1,http://www.guaimaomi.com【 学习目标 】 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强烈的情感的表现方法。 【课前预习作业】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www.guaimaomi.com
3、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气魄( ) 哺育 (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狂澜( ) 屏障( ) 浩荡( ) 臂膀( ) 九曲连环( )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课堂小组活动 】 【合作探究】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参考: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参考: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初三语文教案模板,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篇:《我的第一本书》学案2
关键词:
|
最新《初三语文教案》
热门《初三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