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具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04-24 22:23:0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数学教学随笔 阅读:9656次
概要:求学生拿出21根小棒(2捆各10根,以及1根散开的),想一想从里面拿走7根,该怎么拿?学生尝试进行小棒操作:1.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根,与散开的1根合起来是21根,从21根中拿走7根,剩下14根。即21-7=21-1-1-1-1-1-1-1=14。2.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3根,与剩下的1捆零3根合起来是14根。即21-7=10-7+10+1=14。3.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1根合起来11根,从11根中拿走7根剩4根,最后与余下的1捆合起来是14根。即21-7=10+1-7+10=14。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进行充分交流,并优化出比较好的算法,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二、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学具操作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结论。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中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1)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作好记录。(2)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 优化学具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http://www.guaimaomi.com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一、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创设学具操作的条件 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宽松互动的气氛中敢于设疑,勇于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需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中,发现事物的奥秘,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21-7”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1根小棒(2捆各10根,以及1根散开的),想一想从里面拿走7根,该怎么拿? 学生尝试进行小棒操作: 1.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根,与散开的1根合起来是21根,从21根中拿走7根,剩下14根。即21-7=21-1-1-1-1-1-1-1=14。 2.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3根,与剩下的1捆零3根合起来是14根。即21-7=10-7+10+1=14。 3.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1根合起来11根,从11根中拿走7根剩4根,最后与余下的1捆合起来是14根。即21-7=10+1-7+10=14。 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进行充分交流,并优化出比较好的算法,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法。 二、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学具操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结论。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中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1)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作好记录。(2)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3)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记录结果。 教师针对学具操作活动记录的过程和结果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感知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推导出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具操作方法,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 在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应根据学具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操作学具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中经历了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便能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又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后,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饶有兴趣地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类似游戏的拼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让学具的操作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有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大姚县金碧镇白塔屯小学 ◇www.guaimaomi.com www.guaimaomi.com
标签:数学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教学随笔大全,小学数学辅导,小学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随笔
上一篇:莫让“教”成为“学”的枷锁
关键词:
|
最新《数学教学随笔》
热门《数学教学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