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三国鼎立》[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617次
概要: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教学流程】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情境引入 方案一:温故知新:问题:前面学习了我们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是哪个时期?特点?方案二: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挂图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三位人物的简单描述资料方案三:引用课前小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并总结::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历史,这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而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第一个分裂的时期,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鼎立》,从历史的角度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然后总结导入新课。学生:讲述故事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同步学习与探究P84〈探究过程〉教师:因为 第18课《三国鼎立》,http://www.guaimaomi.com以下是www.guaimaomi.com为您推荐的 第18课《三国鼎立》 ,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8课《三国鼎立》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方案一:温故知新: 问题:前面学习了我们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是哪个时期?特点? 方案二: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时挂图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三位人物的简单描述资料 方案三:引用课前小故事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并总结::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历史,这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而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第一个分裂的时期,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鼎立》,从历史的角度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资料。然后总结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同步学习与探究P84〈探究过程〉 教师:因为本课内容多,头绪乱,可督导生完成基本的《学探》知识,以整体把握教材。 学生:自学,积极动脑、动手、主动参与教学,整体把握教材。依据探究快速阅读标注课文,发现疑难问题 1、阅读材料 材料一:东汉人口由“光武中兴”以后的5300万,锐减到东汉末年的760万。 材料二: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一诗中描写当时凄凉景象时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材料说明了什么?假设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希望什么局面呢?谁能顺应历史的潮流,谁能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2、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那他能统一北方的条件有哪些?(曹操要完成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呢?) 3、统一北方的决定性的战役是什么?有何影响?为什么曹操在这次战役中能取胜? 4、曹操统一北方时,南方有哪两股势力随之发展?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怎样的豪情满怀的诗句?该诗反映了曹操怎样的抱负?这一年曹操53岁了,他的壮心是什么? 5、讨论下列问题: (1)孙刘两军为什么要联合?如果不联合,会怎样? (2)赤壁之战的结局怎样?你认为应该不应该这样?请谈谈你的理由。曹操在这次战役中失利的原因? a、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获胜,而在赤壁之战占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失败呢?你知道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对你学习有何启发? b、以曹操有多年的作战经验,对自己的这些弱点怎么能全无认识?是什么蒙蔽了曹操的智慧?能在举出1-2个类似道理的事例吗? (3)讨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6、列出魏、蜀、吴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比较三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和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教师:对两则材料教师可以采用口述或者出示的办法。 学生:分成三组,结合老师给出2则材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王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 教师总结:军阀混战,杀人盈野,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生灵涂炭,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民不聊生。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学生:结合课前资料思考、积极发言: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准确评价曹操 学生:看课前示意图资料作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个问题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当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那么他是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呢? 学生:结合画卷里的提示和课本插图以及小字部分和课外阅读资料总结回答。 教师:总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奖励农耕。 用人方面:招贤纳士 学生:同桌讨论回答 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许攸献计献策,袁绍不善于用人 教师:强调—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统一。 学生:结合语文知识或课本、课外知识就能回答…… 老师:进行雄心壮志的理想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的讨论进入高潮。分组(孙组、刘组、曹组) 积极活跃,展示自我,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 师总: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自满情绪;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学生:曹操的骄傲,使他禁不住迷惑,一再地中计----骄兵必败 例如…… 学生:积极讨论,认识: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泡影。孙权和刘备的 势力得以巩固,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三分天下初露端倪。(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