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310次
概要:quo;秦朝疆域图”(形势图、示意图等均可)。各小组内评选出最佳绘图能手。师:在秦完成统一大业中,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同学观看课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亦可打出幻灯)。生: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表演,一位描述。师:鼓励、赞扬、补充学生发言,通过活动师生获如下认知: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正好是对这幅像的生动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生根据秦统一前背景材料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生A: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生B: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生c: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师: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二、秦末农民战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http://www.guaimaomi.com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再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 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 (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 2、谁能把七国形势图中其他六国名称,按秦灭六国的顺序撕下? 选一学生撕国名,其他同学比赛记忆。 老师将大字“秦”贴到图中央,并贴上时间“公元前221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绘制形势图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按老师绘制的方法或用自己掌握、喜欢的其他方法动手绘制一幅“秦朝疆域图”(形势图、示意图等均可)。各小组内评选出最佳绘图能手。 师:在秦完成统一大业中,秦王嬴政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同学观看课本上“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摹仿并描述一下秦始皇千古一带的风貌和神韵(亦可打出幻灯)。 生: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表演,一位描述。 师:鼓励、赞扬、补充学生发言,通过活动师生获如下认知: 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一手指向前方的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他头戴冕旒,身穿龙袍,腰佩宝剑,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正好是对这幅像的生动写照——“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生根据秦统一前背景材料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A: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生B: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生c: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 师: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 二、秦末农民战争(板书) 1、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材料: (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据史书记载,修骊山陵的有7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的有30万;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以上共计150万。再加上修建驰道的,建筑宫殿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当时全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只有三四百万人。因此,“丁男”全部服役也不够,连“丁女”也抽调去运输粮饷,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现象。 (2)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 (3)秦期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据统计全国的刑徒有1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全国变成了一个大监狱。 (4)秦二世即位后,他的统治残暴程度同其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激化了阶级矛盾。 学生阅读讨论:秦建立以后,秦始皇过度地使用民力,超负荷地征收赋税,使用严酷的法律。残暴的统治终于触发了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请一位同学讲述“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 公元前209年复,一些贫苦的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期的统治,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起义军分兵三路直逼咸阳,秦二世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刑徒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 “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常指人民起义。 师: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 2、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1)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2)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等所推翻。 学生阅读小字,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抗秦斗争蓬勃发展。当时,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关中起兵抗秦,项羽身材魁梧,气力过人,他一人能扛起一只大鼎。他和叔父起兵后,获得节节胜利。 秦将章邯引军渡过黄河北上,围攻赵国。起义军主将宋义惧怕秦军,贻误战机,被项羽一怒之下杀死,项羽引大军救赵。当他渡过黄河后,下令击沉船只,以绝士兵战败返渡之念,并烧掉军帐,每人只发给三天的干粮。他还打破饭锅,以示战胜秦兵之决书。这样一来,全体士兵唯有以死相拼,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成语“破釜沉舟”就是这个故事的概括,后比喻誓死杀敌取胜之决心和同仇敌忾之士气。(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 师生鼓掌。 师:非常精彩。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的反秦斗争仍在继续,项羽与秦兵在巨鹿展开决战。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战争(板书) 1、楚汉之争是怎么回事? 生阅读回答: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了长四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师区分楚汉战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 楚汉战争已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它是项羽和刘为争夺统治权而战的,所以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项羽和刘邦己经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