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9[10-18 00:16: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9146次
概要: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1、 认读。(1) 读准字音。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溯( ) 僦( ) 绮( ) 溢( )(2) 读懂词义。①同义词释义联读。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www.guaimaomi.com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三、 研读。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 《观潮》教案9,http://www.guaimaomi.com一、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 1、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www.guaimaomi.com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三、 研读。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3、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杜甫诗三首》教案13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案》
热门《初二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