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4[10-18 00:16: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9789次
概要:辑顺序的理解和掌握。初学说明文,对于抽象的逻辑顺序不容易理解。 www.guaimaomi.com 五、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二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二课时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方面的内容。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小黑板出示四句诗,学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是哪一季节并简要的说说理由。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4. 乱山残雪尽,孤烛异乡人。说得很好。刚才大家从“花”、“草”“莲叶”、“荷花”、“落叶”、“残雪”这些词判断出诗句中描绘的分别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其实这种现象在科学上有专门的术语,叫物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知识”(板书)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文体)二、学生阅读讲义《说明文知识初步》(课前印发)第一段,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板书)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4,http://www.guaimaomi.com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B、了解并掌握物候方面的知识。 C、字词积累: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课后完成) 2、能力目标: A、培养说明文的初步阅读能力。 B、培养概括问题的能力。 C、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3、品德目标: 感受并学习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 教学重点: 说明文的初步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解决本文的阅读,又可以为以后打基础。 三、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理解和掌握。初学说明文,对于抽象的逻辑顺序不容易理解。 www.guaimaomi.com
五、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二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二课时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方面的内容。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小黑板出示四句诗,学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是哪一季节并简要的说说理由。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4. 乱山残雪尽,孤烛异乡人。 说得很好。刚才大家从“花”、“草”“莲叶”、“荷花”、“落叶”、“残雪”这些词判断出诗句中描绘的分别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其实这种现象在科学上有专门的术语,叫物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知识”(板书)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文体) 二、学生阅读讲义《说明文知识初步》(课前印发)第一段,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其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板书)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既然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那么文章的内容的把握应是首先要达到的要求。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分组(同桌)讨论下面的问题。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回答。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谈语言》教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案》
热门《初二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