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笔算不分家[01-25 06:57:5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阅读:9147次
概要:96÷4≈50(人)。5这时有学生示意还发现了每辆车乘49人的方法:把305班的36人平均分到前面4个班级中,所以每辆车的准确人数是49人。6教师:真不错,他还发现了每辆车所乘的人数是49人,你们发现了吗?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7汇报其他想法:(1)联系估算:刚才我们多估计了4人,所以只需要50-1=49(人)就行了。(2)笔算教学:还可以利用笔算计算每辆车的准确人数。8学生尝试笔算,并汇报自己的想法:百位不够商一怎么办?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情境延续1吃草莓情境:上个星期我们课间餐吃了草莓还记得吗?草莓是老师联系草莓基地买来的。三年级同学每人吃6颗,1164颗草莓够吗?2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1)巩固算法,并汇报笔算过程。(2)学生也可尝试用乘法解决问题:196x6>1164。3计算草莓的重量:草莓基地的李叔叔告诉我,5个小朋友吃的草莓大约是1斤,我们三年级19拉同学大约要买多少斤草莓呢?合多少千克草莓?4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汇报估算的方法。5进一步拓展:我们学校有996人,大约需要买多少斤草莓呢?(学生通过估算知道大约需要200斤草莓:996÷5≈200)教师质疑:那为什么食堂师傅告诉老师每人分了6个草莓后却还多了30斤呢?这是怎么回事?6生活解释:草莓有大有小,按每个人6个分还多30斤,可以肯定草莓的个头太小了。7教师小结:是啊,所以下次老师再去买草莓时,就要提要求了……三、激发思维1用手指表示商的位数:156÷3434÷8605÷5863÷72引导学生估算:156÷3≈50,434÷8≈55 估算笔算不分家,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背景] 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的难点并不突出。教学时我将重心放在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估算笔算的互补”上,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三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吗? 2 汇报人数:301班40人,302班4队,303班140人,304班40人,305班36人。 教师:我们三年级一共有196人。 3 生活情境:我们三年级学生一共有196人,分乘4辆客车去市政广场参观,平均每辆客车大约乘几人? 4 汇报估算的方法:196÷4≈50(人)。 5 这时有学生示意还发现了每辆车乘49人的方法:把305班的36人平均分到前面4个班级中,所以每辆车的准确人数是49人。 6 教师:真不错,他还发现了每辆车所乘的人数是49人,你们发现了吗?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7 汇报其他想法: (1)联系估算:刚才我们多估计了4人,所以只需要50-1=49(人)就行了。 (2)笔算教学:还可以利用笔算计算每辆车的准确人数。 8 学生尝试笔算,并汇报自己的想法:百位不够商一怎么办?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情境延续 1 吃草莓情境:上个星期我们课间餐吃了草莓还记得吗?草莓是老师联系草莓基地买来的。三年级同学每人吃6颗,1164颗草莓够吗? 2 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巩固算法,并汇报笔算过程。 (2)学生也可尝试用乘法解决问题:196x6>1164。 3 计算草莓的重量:草莓基地的李叔叔告诉我,5个小朋友吃的草莓大约是1斤,我们三年级19拉同学大约要买多少斤草莓呢?合多少千克草莓? 4 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汇报估算的方法。 5 进一步拓展:我们学校有996人,大约需要买多少斤草莓呢?(学生通过估算知道大约需要200斤草莓:996÷5≈200)教师质疑:那为什么食堂师傅告诉老师每人分了6个草莓后却还多了30斤呢?这是怎么回事? 6 生活解释:草莓有大有小,按每个人6个分还多30斤,可以肯定草莓的个头太小了。 7 教师小结:是啊,所以下次老师再去买草莓时,就要提要求了…… 三、激发思维 1 用手指表示商的位数: 156÷3 434÷8 605÷5 863÷7 2 引导学生估算:156÷3≈50,434÷8≈55。 3.估算的拓展:605÷5该如何估算呢? (1)生1:500÷5≈100,100÷5=20,所以大约是100+20=120左右。 (2)生2:300÷5=60,所以大约是60×2=120。 4.笔算的巩固:练习四道题,并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教学反思] 计算课的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呆板的印象,因此在教学时宜注入生活元素,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在设计时我有意将“笔算”和“估算?进行融合,为此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估算要为笔算埋下伏笔。在研究“平均每辆客车大约乘几人”时,学生自然地把196看成了200,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依据。之后在精确计算每辆客车的乘车人数时,学生充分利用估算的过程和结果,把多估计的4人减去,为后继环节的笔算埋下伏笔。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估算”和“笔算”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而不是绝对地将他们对立起来,这样的处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二、笔算要为估算凸显必要性。首先在“草莓问题”的研究上,“三年级同学每人吃6颗,1164颗草莓够吗?”这一问题是“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教学后一个拓展和尝试的习题练习,学生不但可以用除法,而且也可以用乘法进行判断。之后的“三年级196人要买多少斤草莓”问题情境,凸显了“估算”的必要性,让学生体悟到“估算”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学生在此之前会很自然地用“笔算”进行一系列的判断,如196不能被5除尽,所以在买草莓时需要进行估算,当然如果能除尽,购买时也应适当地放宽一定的限度。最后在研究“我们学校大约1000人需要200斤草莓”时,为什么实际分发时会多出30斤草莓呢?反思估算,购买的数量是在允许估算的范围内展开的,这样学生自然联想到生活中“草莓的个头有大有小,按每人6个的分法,自然会多出很多”,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增强了情感体验。 三、笔算和估算的和谐统一。在习题的巩固上,我尝试打破机械操作笔算的做法,创设了“用手指表示商的位数”和“估一估”两个估算环节,为笔算是否正确提供依据;同时估算“605÷5”的拓展,使学生收获着思维带来的喜悦,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进行笔算巩固,笔算的同时自觉地联系估算,反思评价自己的笔算,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 估算带有直觉和猜想的成分,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而笔算则是一种过程性的思维。教学时我们应“多一些实效,少一些形式”,应尽力把“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着“估算”、“笔算”不分家的理念,竭力摒弃形式化的估算教学。我们应明确,估算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数学教学案例大全,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上一篇:数学试题要体现“三维”目标
关键词:
|
最新《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