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 网站地图

欢迎来到 - 乖猫咪学习网 - http://www.guaimaomi.com !

教学反思 班主任 家长专区 教育范文
首 页
您当前所在位置: 乖猫咪学习网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 -- 正文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

[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300

概要:语典故较多,教师可恰当利用和补充,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加以强化。3.教材内在结构分析:教材分为三目,实质上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本因)、过程(含起义导火线或直接原因)和结果。十分清晰。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可以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切入口,最后用一句:如此强大的秦朝却只是历经两代,短命而亡。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起义原因: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概括,了解秦的暴政(具体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三方面)是这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陈、吴遇雨受阻大泽乡只是起义的导火索或称直接原因。教学中可注意引导学生对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分。关于起义过程:主要掌握:(1)爆发: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首义领袖(2).发展:各地响应蓬勃而起,陈、吴失败后,项、刘继续领导反秦,规模日大。(3) 关于起义结果:知道起义军推翻了秦朝。(巨鹿之战,刘邦入长安)(注意时间为前207年)对农民起义的作用不必过分渲染,(注意阅读教参中的“学术动态”)。关于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的史实建议补充一些内容,对刘邦取胜的原因最好作出分析(原因之一的善于用人问题可将13课的导入框内容先用),对楚汉相争与此前反秦的性质转变也要注意作出解释。(三)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1.《课标》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教学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http://www.guaimaomi.com

5.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对焚书坑儒的评价:注意区分这一事件对当时政权巩固和对思想禁锢的两重作用。

(二)第12课  “伐无道,诛暴秦”

1.《课标》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2.对“课标”要求的基本分析:

知道什么?我以为有三知即可:知原因、知过程、知结果。另外从《课标》的整体“内容标准”来看,中国历史中涉及农民起义内容的,只此一条是较为完整叙述起义历程的。因此可以此为例,对君民关系与政权兴衰的关系有一初步认识。同时这场起义的整个历程中,留下的成语典故较多,教师可恰当利用和补充,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对学生的人文修养加以强化。

3.教材内在结构分析:

教材分为三目,实质上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本因)、过程(含起义导火线或直接原因)和结果。十分清晰。

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可以回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切入口,最后用一句:如此强大的秦朝却只是历经两代,短命而亡。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起义原因: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概括,了解秦的暴政(具体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三方面)是这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陈、吴遇雨受阻大泽乡只是起义的导火索或称直接原因。教学中可注意引导学生对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区分。

关于起义过程:主要掌握:(1)爆发: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首义领袖 (2).发展:各地响应蓬勃而起,陈、吴失败后,项、刘继续领导反秦,规模日大。(3) 关于起义结果:知道起义军推翻了秦朝。(巨鹿之战,刘邦入长安)(注意时间为前207年)

对农民起义的作用不必过分渲染,(注意阅读教参中的“学术动态”)。

关于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的史实建议补充一些内容,对刘邦取胜的原因最好作出分析(原因之一的善于用人问题可将13课的导入框内容先用),对楚汉相争与此前反秦的性质转变也要注意作出解释。

(三)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1.《课标》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19课,活动课一并解决)

2.对“课标”要求的基本分析:

何谓“大一统”?所谓大一统,就是要一统于皇帝。

《课标》对此学习内容提出了“评价”要求,所依据的史实为“大一统”方面的。这反映了课标编制者们牢牢把握了评价人物与学习主题的联系的方向。“教学活动建议”要求比较秦皇和汉武的历史作用,可组织一场专题讨论。而教材中出现的谁的历史功劳大似不存在可比性,以课标要求组织较好。

3.教材内在结构分析:

本课共三目,第一目“文景之治:”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成果。休养生息政策(教材未涉及此概念,教师可根据学情决定是否引入此概念)是汉初统治者对形势正确分析后而采取的适合的策略。此政策历经汉初四代统治者,凡六七十年。先出现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初见成效),武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出现了强盛景象,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个盛世,秦始皇建立的统一国家到此时才算是巩固起来。可见,“文景之治”是西汉进入强盛的基础,也是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重要基础条件,否则即便汉武具有雄才大略,恐也难有如此作为。

第二目“汉武帝的大一统”为全课重点,即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和成果。主要叙述了政治(推恩、削藩)和思想(独尊儒术)两方面的措施及成果。而对政治、军事方面只是提及却无叙述,似嫌单薄。因为大一统所涵盖的内容似应包含政治、经济、思想、军事、边疆治理等多个侧面,但本课所涉及的大一统主要指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且主要侧重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据此课内容进行评价似嫌单薄,另外历史人物是复杂的,其历史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对历史的作用也不是单纯的,因此,可考虑在增加了解汉武帝更多的一些史实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讨论。

第三目是自学内容,叙说了新朝和东汉的建立及其兴衰。此补充应该说很有必要,可使学生对两汉历史发展轮廓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即可。

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导入框内容如移至上一课使用,本课开始可将第一段文字内容设置成形象的情境,组织生分析汉初经济萧条的原因。文景之治的政策内容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可归纳为重农节俭、以德化民两大方面。而文景之治的表现则突出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相对的)。最后教师可以:“这就为西汉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过渡到第二目。

“汉武帝的大一统”:此目为全课重点,可引导学生自学讨论:除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外,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还具备了哪些条件(善于用人提供了人才基础,本身雄才大略具备了卓越的领导基础)?汉武帝为何要在在政治上、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政治上诸侯国势力日大,对中央政权产生威胁。思想上的百家活跃,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大一统(推恩、削藩——也可不用推恩这一概念,解释清就行。独尊儒术——需要具体介绍为此采取的配套措施。并说明孔子创立的儒学,到此时经过统治者的改造,开始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对于“独尊儒术”的双重影响也要能引导学生作出较为辩证的分析。

对于书中提及“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中的经济和军事方面内容,建议可考虑直接将第14课内容和15课相关内容接着学习,以使大一统的概念更加完全。

第三目内容建议概述新朝和东汉的兴衰即可。公元前后的分界出现在新朝请点一下。“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的要求。

(四)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对教材的基本认识:

此课所涉及的经济发展内容为汉唐盛世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也可更好的体现大一统的景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贞观之治”
关键词: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中小学教育 | 课件试题教案 | 作文指导 | 范文写作
Copyright 乖猫咪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