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300次
概要:因。[重点] 我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1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对本单元的总的认识第三单元内容对应中国古代史—— “统一国家的建立” 这一主题,所反映的史实是秦、汉这一历史阶段。本学习主题共列四项学习内容,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活动课(19课)和单元拓展,教材中直接与之相关的有6课,拓展内容有2课。本单元共8课。1.对本单元基本线索和地位的认识《课标》的引言中指出:“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也就是说,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最重要的历史现象——也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最主要的历史特征,但这一特征又不局限于秦汉时期,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甚至也是中国文明的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课标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作为统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秦汉史就要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作为背景和学习目标,要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所谓“统一”,就是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归于“一”——即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政权把各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http://www.guaimaomi.com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统一国家的建立(11—19课) 一:单元内容分析 [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封建社会中重要的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对本单元的总的认识 第三单元内容对应中国古代史—— “统一国家的建立” 这一主题,所反映的史实是秦、汉这一历史阶段。本学习主题共列四项学习内容,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活动课(19课)和单元拓展,教材中直接与之相关的有6课,拓展内容有2课。本单元共8课。 1.对本单元基本线索和地位的认识 《课标》的引言中指出:“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也就是说,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最重要的历史现象——也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最主要的历史特征,但这一特征又不局限于秦汉时期,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甚至也是中国文明的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课标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作为统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秦汉史就要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作为背景和学习目标,要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 所谓“统一”,就是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归于“一”——即在中国的地理范围内,由一政权把各个部分联合起来,并对各个部分实施有效的治理,这就是统一国家。 2.对本学习主题课程目标的认识 基础知识:课标所列四项学习内容(不含行为动词)中的史实均应属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现象,重要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参与者、策动者均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而秦汉史的发展进程及所表现出的统一国家建立和初步巩固,即为秦汉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从“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的主题,我们还可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分解为:(1).秦为何能实现统一?最终的统一是由何人在何时完成大的?(2).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何意义?(3).为巩固统一,秦采取了哪些措施?(4).汉在初步巩固统一的国家中,又分别由哪些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产生过哪些影响?…… 技能要求:(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能离开史实的学习,此处为叙述方便而单列,下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亦同)本学习主题中对基本史实的学习要求,大多还属于识记层次,但学习史实的目标,出现了探讨、评价、认识等较高层次(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建议”中除提出了“比较”、“解释”和出板报等较高层次学习要求外,还具体提出了“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和适当补充(如纪年方法,公元前后的分界,帝王年号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本学习板块引言提出的要求是:“增强学习历史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本学习主题生动史实较多,科技成就较为突出——中国古代一个较为辉煌的时代,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对实现这一目标是十分有利的,尤其要注意“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的熏陶。 二、课文要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第11课 “秦王扫六合” 1.《课标》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对“课标”要求的基本分析: 统一是本课核心,建立统一国家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作为一般史实了解,但还要以此为素材,能对统一国家建立意义作出探讨,是较高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初一学生。 3.教材内在结构分析: 从课文篇幅来看,秦兼并六国史实叙述较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较详,可见重点应放在对巩固统一措施的了解和分析上,而且唯此才能较好实现“探讨”要求。 实质上,课文第一目的后半段(课文大字第二段开始)就在叙述巩固统一的措施,课文第二目和第三目均可看作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因此整个课文可看作两部分:一、秦灭六国(课文前两段——含小字);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几大方面)。 4.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建议加强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回忆(突出:商鞅虽最终被害,但商鞅之法始终在秦推广并发展)导入新课,并利用课文第一段小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嬴政时秦能完成统一(历史条件、国家基础、个人作用三方面)。 秦兼并六国过程可略述,可借助挂图(多媒体),221年是重要年代,要识记。同时可对“六合”作出解释。课前引文可在叙述中引入,重在了解:此事的发生说明了什么?此事的结果又说明了什么?——统一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统一的趋势又是不可阻挡的。 对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建议组织学生认真看书分析(可组织小组讨论):分析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每一方面又有哪些具体内容?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各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教师在各组汇报的过程中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名词作出深出浅入的解释(如:“皇帝”名号由来、度量衡、郡县制等),并对措施进行大类的归纳(政、经、文、思、军、边疆治理等)和内容的梳理,最后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能进行探讨(重探讨的过程和探讨方法的训练),可从社会局面、人民生产生活、社会经济交往、思想文化交流、抵御外族侵扰等几个具体方面与春秋战国时代比较后得出基本结论,并通过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国家的统一是整个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秦所采取的措施大多为后代各朝沿袭(有发展,但所包含的方面变化不大),——明确: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的熏陶。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贞观之治”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