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百家争鸣》[10-18 00:19:18]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465次
概要: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指导学法是本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学准备教师: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重点难点。2将学生分成五组,各代表儒、墨、道、法、兵五家,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学生:1预习课文,并广泛收集资料,熟悉各派思想观点。2儒、法、道三组每组推选四个代表(一名主辩,三名辩手)。教学流程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指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空前繁荣,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想知道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古老尘封的历史,领略祖先的智慧。 思考并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1.显示课题及第一目:孔子创立儒家学说2.孔子生平及孔子画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才艺展示创设情景1.你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2.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1.推荐三名学生表演“苛政猛于虎”的故事。2.学生看书归纳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1.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显示孔子的成就。3.重点了解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及其教育思想。4.指导学生理解“因材施教”等的含义。1.通过体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政治主张。2.培养学 第11课《百家争鸣》,http://www.guaimaomi.com以下是www.guaimaomi.com为您推荐的第11课《百家争鸣》,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11课《百家争鸣》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 对各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文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各派在对立中相互辩驳与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为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制定愚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人物众多,各派思想纷呈,哲学理论性很强,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极少,理解能力更是难以达到,常规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指导学法是本课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重点难点。 2将学生分成五组,各代表儒、墨、道、法、兵五家,指导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方法。 学生: 1预习课文,并广泛收集资料,熟悉各派思想观点。 2儒、法、道三组每组推选四个代表(一名主辩,三名辩手)。 教学流程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指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空前繁荣,战国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想知道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古老尘封的历史,领略祖先的智慧。 思考并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1.显示课题及第一目:孔子创立儒家学说2.孔子生平及孔子画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才艺展示 创设情景 1.你知道“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 2.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 1.推荐三名学生表演“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2.学生看书归纳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 1.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显示孔子的成就。 3.重点了解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及其教育思想。 4.指导学生理解“因材施教”等的含义。 1.通过体验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政治主张。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穿越时空 百家争鸣 1.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补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具体表现(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 3.儒、墨、道、法等各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 4.点评五位学生的发言,并适当解释补充。 5.安排儒、法、道展开辩论并提出要求。 6.教师对三组同学的辩论进行点评:观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语言是否生动等,并指正错误。 1.学生看书归纳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理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五名学生分别扮演孟子、墨子、庄子等上台发表各派思想主张。 3.学生(儒、道、法三家)围绕谁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展开辩论。 1.显示第二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孟子等人的画像。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辩能力。 知识巩固 小结全课 1.列表概括各派思想主张。 2.结束语:儒家的以德治国、施行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统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社会秩序的稳定,人民利益的保障同样需要法制建设。所以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不应互相排斥,它们都是我国现行的主要国策。 填表 显示表格 指导学法,整合知识,培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课堂训练 1出示题目 2总结发言 思考并发言 题目:在学校饭厅里,一些同学在就餐时,总是随意乱倒剩饭剩菜,学生会对此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处理这一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会的一名干部,请你分别以儒家、法家、道家的观点谈谈你的处理意见。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大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一历史教案》
热门《初一历史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