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以上为优分。该班48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8、12、13、15、22小题。第二大类的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 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8、12、13、15、22小题失分较多。第8 题从提供的表格中得出阶级结构变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从而得出造成这一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第12、13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第15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浮夸风。第22题是通过1974年春联与1980年春联反映社会现象的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失分较多。第31题中第3小题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这“圈”的含义即指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学生误为其他会议上制定。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考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http://www.guaimaomi.com
一、试卷分析
这是一次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考试。本次考试的内容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试题共分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执教八年级2班,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由于前期有针对性督促检查部分学生复习,有一定效果,最大的收获是消灭了不及格现象。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虽然合格率100%,但与同年级其他班级相比优分率不高,试卷满分为60分,48分以上为优分。该班48分以下学生较多,说明该班基础差或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较多。
就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易错题主要有第一大类的第8、12、13、15、22小题。第二大类的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
就考试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在第8、12、13、15、22小题失分较多。第8 题从提供的表格中得出阶级结构变动,地主阶级被消灭,从而得出造成这一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第12、13题实际上是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第15题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浮夸风。第22题是通过1974年春联与1980年春联反映社会现象的比较,突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2.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在第31题中第3小题、第32题中的第2小题、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失分较多。第31题中第3小题1979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这“圈”的含义即指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第32题中的第2小题考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学生误为其他会议上制定。第33题中的第3 小题考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就教与学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教师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本内容不太熟悉,课堂练习时间较少。
尽管在复习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复习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查的不力,订的不紧。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怎样处理,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等都是每一堂课需要反思的。
(一)反思内容
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和内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内容讲解是否过多,是否需要对课外的内容作适当补充?
(二)反思学生
我们现在关注“常态课堂”,对学生而言,“常态课堂”就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课堂常规,上好每一堂课。同样一个班级,同样一个课堂,同样一个老师,为什么学习成绩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对课堂学习的关注程度不同。抓实“常态课堂”,首先要强化课堂常规,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学生是否有学习热情?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懂的懂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
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三)反思教学
教师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上课有无激情?能否调动学生?师生是否互动、融洽?教学任务有否完成?都是值得教师反思的。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关注常态课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尤为重要。
教师一要以本(课本)为本,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学习要点,熟读教材目录,熟记大事年表。
教师二要以生(学生)为本,在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分层次要求,特别是哪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这些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要不断改进授课方式,要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
加强复习过程的督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掌握。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
标签: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大全,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历史教学反思 -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