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04-24 22:26:45]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课改探究 阅读:9108次
概要:复杂而漫长的,但表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就被简略了。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精辟的数学规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的原过程,创设一种模拟性的探索场景,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等,这些知识都要求重视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才能真正学得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非常重要,“告诉”必不可少。数学上的知识并非一定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才能完成,有些知识必须“告诉”,教师只要把前人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如整除的概念,约数、倍数的意义,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等都不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如果牵强机械地套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二、学习方式——重视“合作”但不忘“独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容易造成被少数优秀生“垄断”、大多数学生陪衬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索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可忽视传统教学中的独立。独立就是个体独自思考,独自动手,它能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在“条形 课改,http://www.guaimaomi.com扬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精髓,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它告诉我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批判地接受,吸其精华,剔除糟粕。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我,常常在思考:课改并非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也应是一种扬弃。那么,对于传统教学,哪些应该去继承,哪些又该去创新呢? 一、新知——重视“探究”但不忘“告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在体验科学探索的同时,形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数学中的法则、性质、公式等规律性知识,这些结论得到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但表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就被简略了。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精辟的数学规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的原过程,创设一种模拟性的探索场景,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和结论。 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等,这些知识都要求重视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通过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才能真正学得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非常重要,“告诉”必不可少。数学上的知识并非一定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才能完成,有些知识必须“告诉”,教师只要把前人总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如整除的概念,约数、倍数的意义,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等都不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如果牵强机械地套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方式——重视“合作”但不忘“独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但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容易造成被少数优秀生“垄断”、大多数学生陪衬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索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可忽视传统教学中的独立。独立就是个体独自思考,独自动手,它能使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如在“条形统计图”的课上,为了探究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我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而是先独立自学、思考:“怎样制作条形统计图?”3分钟后,才在小组内交流。我想这时候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因为每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有话可说。学生在交流中就会积极动脑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开展必要的争论,这样,才能在小组内产生思维碰撞,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三、提问——重视“互问”但不忘“师问” 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传授知识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提问为主,课堂教学呈现出师生一问一答的主旋律。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不应该仅仅具有传统意义的功能,还应该追求最理想的提问境界,那就是从教师独问走向师生互问,甚至是学生多问。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课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等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课尾,我们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我们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的?还有什么疑问?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和数学实践中。 在重视“互问”的同时,不能忽视“师问”,因为“互问”是建立在“师问”的启发诱导基础上的。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师问”更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易懂;应考虑提问的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教师的提问还应把握“问”的最佳时机。同时,进行恰到好处的追问,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横向和纵向发展。 四、作业——重视“多样”但不忘“基石出” 作业布置作为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历来被教师所重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在加强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同时,更多的着眼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着重于过程与方法的展示,着力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将“多样”与“基础”相结合,既要突出学生的双基训练,更应布置趣味性、多样性的作业,以改变传统作业中枯燥乏味、缺乏情趣的局面,从而适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作业的形式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动手操作的;既要有室内的, www.guaimaomi.com 也要有室外的。以下一些作业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1.整理型作业。如在复习“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当一回小设计师,把这一单元的知识采用书写或图示的方法整理成知识网络,要求设计得简洁、美观一些,并进行评选。 2.调查型作业。如学习小数加减法后,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物品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设计型作业。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要求学生以圆为基本图形,为班级设计一个班徽。 4.实践型作业。如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寻找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5.探究型作业。如你将要研究的是圆上的点数与用线连接这些点所得到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你要尽可能多地把点用线连起来,但线与线不能相交,请写出你发现的关系或规律。 6.开放型作业。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高老师买了134本书,其中故事书75本,科技书28本,想一想,图画书有多少本?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形式新颖,挑战性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对这样的作业非常感兴趣,在练习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签:课改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大全,小学数学辅导,小学数学教学 - 课改探究
上一篇:玩出来的数学学具
关键词:
|
最新《课改探究》
热门《课改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