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04-24 22:23:04]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一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9982次
概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100倒数到1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3、复习数位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二)导入:“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三)新课: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写作:24 读作:二十四2、教学例五:(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http://www.guaimaomi.com【编者按】为了丰富教师的生活,www.guaimaomi.com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文章进入: www.guaimaomi.com小学频道 一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数学辅导 - 一年级数学辅导 -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一篇: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练习
关键词:
|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案》
热门《一年级数学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