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2[10-18 00:16: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9622次
概要: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www.guaimaomi.com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1.雨果(1802~1885),法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12,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2.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3.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德育目标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www.guaimaomi.com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䜣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圆明园 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新闻两则》教案21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案》
热门《初二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