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学案1[10-18 00:16:19]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9987次
概要: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www.guaimaomi.com 二、时代背景: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本文作者及体裁: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 《蜡烛》学案1,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www.guaimaomi.com
二、时代背景: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本文作者及体裁: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预习提纲 1.给加点字注音 拂晓 ( )瓦砾 ( ) 地窖( ) 鞠躬( )( ) 颤巍巍( )( ) 舀水( ) 腋窝( ) 揣在( ) 2.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3.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原因), (经过),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老王》教案34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案》
热门《初二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