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15[04-24 22:24:00]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二语文教案 阅读:9353次
概要:者及背景。 www.guaimaomi.com 2.教师补充。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学生齐读课文。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学生明确:“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15,http://www.guaimaomi.com教学目的: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www.guaimaomi.com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初二语文教案模板大全,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教案
上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3
关键词:
|
最新《初二语文教案》
热门《初二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