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幸福学习七上第二单元导学案[10-18 00:21:40] 来源:http://www.guaimaomi.com 初一语文教案 阅读:9241次
概要: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碌碌终生船舶寂寥2、二读,把握节奏和停顿。如: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二)自主探究下列问题:1、三读,探究诗歌脉络:了解各节诗的大意,将意思接近的进行合并,认识本诗的结构特点。用//标出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归纳意义:学会用图表展示内容:理想2、 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3、 我认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是4、读了本诗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没弄明白: www.guaimaomi.com 三、组内交流,质疑解惑1、组内互相检测字词落实情况,力求人人过关。2、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节奏、停顿、语气、轻重音)。3、交流“(一)基本知识的学习”之“3、5”题所涉及的问题。4、讨论探究:第一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喻意是什么?5、第二节诗是从哪几个角度说的?我们的分析是:6、第三节诗为什么说“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照”字承接前面那个词语,照应前第十课《〈论语〉十则》导学案45×2第一课时【温馨导入】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 高效课堂幸福学习七上第二单元导学案,http://www.guaimaomi.com第一课时 【导入】学生读“导语”,补充: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目标前进。 一、 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认准读准“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体会、感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基本知识的学习 1、一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 诅咒浓阴海天相吻碌碌终生船舶寂寥 2、二读,把握节奏和停顿。如: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二)自主探究下列问题: 1、三读,探究诗歌脉络:了解各节诗的大意,将意思接近的进行合并,认识本诗的结构特点。 用//标出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12 归纳意义: 学会用图表展示内容: 理想 2、 读了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 3、 我认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是 4、读了本诗后,我还有一些问题没弄明白: www.guaimaomi.com
三、组内交流,质疑解惑 1、组内互相检测字词落实情况,力求人人过关。 2、组内互相检查朗读情况(节奏、停顿、语气、轻重音)。 3、交流“(一)基本知识的学习”之“3、5”题所涉及的问题。 4、讨论探究:第一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喻意是什么? 5、第二节诗是从哪几个角度说的?我们的分析是: 6、第三节诗为什么说“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照”字承接前面那个词语,照应前 第十课《〈论语〉十则》导学案45×2 第一课时 【温馨导入】 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读课前导语) 一、 导学目标,明确任务: 1、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 借助工具书及结合注释或参考扫除字词障碍,基本能翻译。 3、 理解各则语录内容,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相关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 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预习交流流程】 初步了解孔子与《论语》—→自主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和注解翻译全文—→理解各则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二则—→组内交流质疑—→分工试讲评价—→集中考核评价
标签:初一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大全,初中学习方法,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教案
关键词:
|
最新《初一语文教案》
热门《初一语文教案》
|